第三十七章:可怜兄妹忆往昔
午饭很丰盛,是芝麻叶白面条,另外,还炒了猪肉炖萝卜粉条。大家有说有笑,都吃了很多。尤其是,刚来的两个孩子,吃了一碗,又一碗,已经两三碗了,依然没有停嘴的意思。
白三奶怕他们撑坏了,只好制止了他们。让他们留着肚子,晚上再吃。因为,一直吃不饱,胃已经饿小了,突然吃得太多,会吃不消的。两孩子才恋恋不舍地丢下碗筷,但是,眼睛仍旧直勾勾地盯着桌子上的饭菜。
饭后,满秀找来了哥哥们和自己的的旧棉袄和棉裤,给他俩换了干净的衣裳。烧了热水,给他俩洗了洗头和脚,换上了棉靴。
这样一拾掇,俩人精神了许多,脸上也变得红润多了。
吃饱后的哥妹俩,也变得开朗了许多,话匣子也打开了。俩人你一言我一语,和众人说了个没完。
原来,死去的老汉姓张,这个大一些的男孩叫张大龙,小一些的女孩叫张小英。他们原是淮河岸边一户普通的佃户人家。祖上也曾传下来一亩多薄田,一家人辛勤,也能勉强度日。但是,近些年来,整日兵荒马乱,不能安心种田。不是兵痞横征,就是流寇来抢,只好把土地给了大户,换了粮食来吃。没有地的一家人,靠着给村里大户种地来过活。
去年夏秋之际,淮河地区突发洪水。当时水很大,浊浪滔天,种下去的秋作物玉米和红薯,全都泡在水里面,很难存活。
但是,当初和大户签过字画过押,到秋收过后,要给人家钱和粮食的。这一下,一家人做了难。张老汉便去求东家缓一缓,到下一年一块儿交。
那东家有一个儿子,从小就痴傻,生活不能自理,不是屙身上就是尿身上,老远就能问道一股刺鼻的骚臭味,人见人嫌。
这孩子长到十七八了,还是见人就笑呵呵的,鼻涕口水滴溜老长,走路左右晃动,半个马路都走不下。
东家在全村是大户人家,家境非常殷实,一看儿子到了婚配年龄了,一直无人提亲,慌了,就动起了歪脑筋!
当张老汉来求他,把今年的钱粮缓一缓,到下年再交时,他心里盘算到:按照常理,今年发大水,确实应该缓到明年一块儿交租子。但是,他故意不同意,说是他张老汉以前的租子还没有交清,今年又要往后拖,啥时间是个头呢?死活不同意。目的就是逼迫张老汉,把自己十岁的女儿送给他当童养媳。
张老汉看出了东家的险恶用心,夫妻决定,死活也不能将女儿推进火坑里。于是,在一个夜黑人静的晚上,举家向冶州方向逃去。不料,缺少盘缠,只能步行,行走及其缓慢,这一走就是大半年。
起初,是秋天,破衣烂裳勉强可以凑合,路上也是随便找个干净的地方,躺上一夜就过去了。
进入冬天后,天气一天天变冷,薄衣薄裤,根本无法御寒。饥寒交迫的大虎妈,突然生了重病,一连几日,高烧不退。没有钱医治的大虎妈,很快便病死了。还是路边一户好心人家给了铁锹和镢头,就地掩埋在一个土坡上。
好心人又送给他们几件破棉袄,父子三人穿上后,感觉暖和多了,千恩万谢地离开了人家,继续向冶州走去。
一路上,他们就靠乞讨过活,风餐雨宿的,终于挺到了冶州城。
时值农历新年,同时,冶州城也在备战,城门管理很严。守城的士兵,看他们穿得破破烂烂的,不让进城。张老汉只好走上前去,跟卫兵理论,求他们放自己一条生路。不料,那士兵竟伸出手来,要二十个铜钱,才能放行。
张老汉哪儿来的铜钱?就继续纠缠哀求卫兵。那卫兵被纠缠的烦了,抬腿就是一脚,把张老汉踹出一丈开外。
大龙和小英上前扶起了父亲,三人相互搀扶着,只好继续向冶州城西南方向走去。
一个月前,下了一场小雪,天气异常寒冷,三个人哆哆嗦嗦,沿官道前行。一路上,人烟稀少,讨饭困难,有些人家怕冷干脆就不开门,所以,三人饥一顿饱一顿的吃着冷饭,有时连冷饭也吃不到。父亲就把讨来的饭让给儿子和女儿吃,自己饿着肚子。
当走到黄中镇时,张老汉实在走不动了,三人就在镇子东边的小河边,搭了一个窝棚暂时住下了。
谁曾想,开春后,人们下地干活,土地的主人发现了他们,非常生气。就让长工拆了他们居住的窝棚,赶着他们不得不离开黄中镇。就这样,三个只好又踏上了南下的道路
被拆掉窝棚的他们,夜间只好露宿在路边的一个树坑里,依靠彼此的体温度过了难捱的一夜。
此时,虽然已经是初春,但是,微暖咋寒的夜间,依旧是透骨的寒冷。露宿的他们,夜间被冻醒了几次。张老汉只好让两个孩子在树坑里面,脱了仅有的一件棉衣,搭在孩子身上,而自己只穿着单薄的衬衣,罩在树坑的外边,替孩子御寒。
早上醒来,张老汉就感觉浑身酸软,四肢乏力,走路有气无力的。大虎和小英搀扶着父亲,缓慢地向前走去。
本想着,继续前行,走到前面的蔡家庄讨口吃的,因为他们还没有吃早饭,又冷又饿的。
不料,走了没多远,张老汉就倒地不起了。大虎和小英费尽了所有力气,把父亲搀起来,腿脚酸软的父亲又再一次倒在地上。没有办法,两人只好把父亲移动到一个树坑里,让父亲躺下来休息一下。结果,张老汉一会儿功夫便断了气。吓得两个娃娃伏在父亲身上哭得死去活来,路过的行人,看到后都黯然神伤,流着泪默默地走开了。
幸好,满仓走过来,帮助了他们兄妹俩。要不然,举目无亲的俩人都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白三爷就这样,算是收留了两个苦命的外乡人,认他俩作了干儿女。
白家的善举,立刻在不大的蔡家庄传开了,大家都在议论纷纷,都想过来瞧一瞧白家新收的两个干儿女,看看外乡人和自己有啥差别。就连不经常出门的李少梅也前来凑热闹。
这一看,不要紧,给自己生出了一个大事端,折腾得自己和文贵很久都不得消停。
打击盗版,支持正版,请到逐浪网 www.zhulang.com 阅读最新内容。打击盗版,支持正版,请到逐浪网 www.zhulang.com 阅读最新内容。 当前用户ID : , 当前用户名 :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