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网络发达了,罗灏特意的查询了有关渔鼓艺术,了解到,渔鼓艺术历史悠久,可以上溯至唐代的道情,是当时的道士们在传道或募化时,一边敲打渔鼓和竹板伴奏一边述说的道家之事和道家之情表演形式。随后是演化成为“打渔鼓,唱道歌”,便开始流传为渔鼓艺术最初的“渔鼓道情”。
在唐代,便有了《九真》、《承天》《踏踏歌》等著名的渔鼓道情。后来,“道情”为民间艺人所习用,宗教内容便逐渐淡化,改唱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和英雄故事,“道情,唱歌”的方式,也演变成为一种说唱的艺术形式。
到了元代,渔鼓艺术广泛流传。明清时期,渔鼓艺术已经形成了完美的唱腔。著名爱国思想家王船山作的《愚古词》(即渔鼓词)二十七首:“晓风残月,一板一槌,亦自是逍遥自在”(《船山遗书》第六十四册)之句。渔鼓道情便由宣扬道教出世思想的工具完全过渡为富有娱乐性、知识性的民间说唱艺术。
随着时代的变迁,渔鼓艺术流传各地,经过各地的风土人情的融合,变得形式多样。不少地方,已经把渔鼓艺术和其他的乐器融合在一起进行伴奏。
而罗灏的邻居叔外公演唱的渔鼓艺术,却还是保持着最早的伴奏方式。就是用一只渔鼓和两块竹板进行伴奏。
那伴奏的渔鼓,选一根六十五厘米到一百厘米的竹竿,掏空内心,最初的做法,是用鱼皮蒙住一端,再用牛筋捆扎好制作的一种伴奏的乐器。后来觉得鱼皮的音频不高,经过改良,用猪皮、羊皮或油膜(猪膀胱膜)等制作而成。
再配上两块竹板,敲打着伴奏。这样伴奏形式虽然单一,但是节奏却不失丰富明亮。
据罗灏查阅,邻居叔外公的这种渔鼓艺术是属于苍南渔鼓。而他演唱的唱腔,却按照戏剧曲调风格来进行演唱。现代丰富多彩,情感生动,听起来也让人心情愉悦。不像苍南唱腔那样,他感觉听起来,那唱腔有一种凄凉沧桑的感觉,听了使情绪低落。
这也许是各地方的风土人情不同,就产生了不同的艺术表演形式和效果。不过,那拍打的节奏,却是一样的,就是唱腔的不同,各地的风格各异。
现在,随着当代文化艺术的发展,渔鼓艺术渐渐的被人们冷落和遗忘。成为了非物质遗产文化保护项目了,传承的人也是很少了,而那些有传承人的渔鼓艺术,都是得到了报国家的保护的。由此,也就导致不少渔鼓的表演艺术形式,在其传承人申报保护时,没有申报成功,就导致无法找到传承人时,渐渐的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
罗灏就专门对邻居叔外公的唱腔进行过考究。目前保持这种唱腔的很少,还都没有申报成为非遗文化保护项目。而他老人家已经是八十多岁了,随时都会带着他那宝贵的渔鼓艺术离开人世。那传承人,就显得相当的重要了。
今年春节后,他在舅舅家呆了好几天,专门的跟老人家学好。回到单位后,还准备抽时间,再去跟老人家把渔鼓艺术学精,没想到,单位领导派他带队来驻村搞帮扶工作了。而这一驻村帮扶,就是要等两年时间啊。到时候,他都不知道老人家还会不会在人世。
现在看来,他还是要抽时间,去做抢救性的工作,不能等到两年后啊。按照驻村帮扶工作要求,每一个月必须在帮扶村驻点二十天。剩下的十天时间,就是回单位去处理一些工作。
虽然,按照省扶贫办的要求,单位对他们驻村帮扶工作队的,不能安排单位的工作,但是,一些基本的工作,他们还是要去处理。这就得挤出时间了。
他就可以利用那十天时间去抽出三四天时间,看那叔外公。争取把更多的渔鼓演唱艺术学到手。
对于渔鼓艺术那唱腔的基本功是学会了,拍打渔鼓和敲打竹板的节奏的基本功也学会了。就是再多练,也最好是在老人家面前练,让他指出哪些缺点,就好记住,及时改进。
那么现在要跟老人家学的现在他要跟老人家学的,是学会现编现唱。老人家的渔鼓演唱,像祁东渔鼓一样,是无本可循,无曲可依,伸缩自如,雅俗共赏。艺人即兴演唱,既是演唱者,又是创作者。现编现演百姓的身边故事。
而那现编现唱,可真的是要丰富的阅历和见识,还有会组合词语。
他就明白,自己这一片的渔鼓艺术,是把祁东渔鼓和苍南渔鼓艺术融合在一起了。就是那拍打渔鼓的节奏和单独用渔鼓、竹板伴奏,是苍南渔鼓艺术的表演形式,而演唱的方式,就是体现了祁东渔鼓艺术的特点。不像祁东渔鼓,还有二胡等其他乐器伴奏。
他就觉得,在渔鼓表演时,掺杂了其他的乐器伴奏,弱化了渔鼓伴奏的效果。所以,罗灏是不喜欢听祁东渔鼓和其他的渔鼓艺术的。只感觉到那渔鼓的伴奏声,是偶尔的出现,整个的是听到二胡等乐器的伴奏声音。
他觉得,邻居叔外公的流派,是渔鼓艺术的完美体现。只是,现在却不像祁东渔鼓、苍南渔鼓等得到了非遗文化的保护。
罗灏在跟他叔外公学唱渔鼓时,学得最多的就是《朱砂印》的演唱。现在他就是学着老人家的唱腔在给谢桃花他们演唱着渔鼓艺术《朱砂印》。
那一声声唱腔,还没有老人家那么的浑厚动人,也是把谢桃花他们给迷住了。谢大民更是听得连烟都不记得吸了,那烟就把手给烧烫了一下,痛得他当即丢掉后,继续的听罗灏很高亢的唱着:
只因薛刚通城虎,
正月十五闹花灯。
他在酒楼酒饮醉,
酒醉错闯五凤楼。
踢死皇子七殿下,
惊崩圣驾高宗王。
……
罗灏很着迷的唱着老人家编的渔鼓唱词,再很有节奏的拍打着渔鼓。把谢大俊等邻近也都给吸引过来了,静静的坐的坐站的站,听着罗灏唱着台词拍打着渔鼓。
当罗灏唱完一段《朱砂印》,看到几十给村民很沉迷的盯着他看,当即很是感动,没想到渔鼓艺术这么的深入人心啊。并不像在城里显现的那样,被现代的文化艺术给冲淡了。
这里虽然比较偏僻,但是现代文化艺术也早已经洗礼了桃花村。而桃花村的这些村民,对渔鼓艺术,表现的这种喜爱,却是无法形容的。
他就接着有唱了一曲老人家传授的渔鼓艺术。唱完后,大家纷纷的鼓掌,夸赞着他唱得真好。
罗灏就笑道:“那我们每天晚上给你们唱唱,好不好。”
打击盗版,支持正版,请到逐浪网 www.zhulang.com 阅读最新内容。打击盗版,支持正版,请到逐浪网 www.zhulang.com 阅读最新内容。 当前用户ID : , 当前用户名 :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