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魂第189章:隔行如隔山(三更)

  • 背景色
  • 字号
    默认 特大
  • 宽度
    640宽度 800宽度 默认宽度 1028宽度 1440宽度
  • 滚动
    双击开始/暂停滚屏
  • 帮助
  • 背景色 宽度 字号 滚动

第189章:隔行如隔山(三更)

小说:栖魂 作者:笑波客 更新时间:2021-04-04 16:00 字数:2456

  第189章:隔行如隔山

  正在他如痴如醉地聆听大调曲的时候,有人悄然走了过来,我们这家酒楼,主营是饭店,听曲是免费的,但是,必须要吃饭。

  时值中午,刚好到了饭时,闻泉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可是,一看菜单,他愣住了,真的是太高了,消费水平完全不亚于魔都的高档酒吧!哪里虽然也有迪厅和舞池,也有舒缓的乐曲,甚至也有真人演唱会,但是,消费是有高有低的,几十块钱喝杯酒水也是可以的,几千块钱吃份套餐当然可以;而这里的饭食,基本上都是套餐,闻泉扫了一眼,最低也需要三五十块钱,一般都是在六十到一百五十之间。这个消费标准,在冶州可是不算低哟!这仅仅是一个人的,如果人多,花费绝对不是一个小数目!

  当然了,全国所有的旅游区饮食消费都是比较高的,甚至海边的大排档,动辄数千上万都是司空见惯的!不过,这里毕竟不是沿海发达地区,而是内陆欠发达的江北省冶州市,而且还是一个山窝窝里,这个消费真的不低了!

  如此看来,整个桃源古镇,一天收入可是个天文数字,怪不得柳林镇人都说桃源镇富裕,柳林镇与桃源镇完全不在一个重量级上!原来闻泉不信,现在他信了!

  隔行如隔山,耕耘房地产行业三十年,闻泉觉得,这个行业是中国最赚钱的行业,没想到,旅游业也是如此赚钱!昔日的穷山沟,摇身一变,竟然成了光彩夺目的明珠!竟然将身边的柳林镇也给掩盖了,这怎么行,我必须有所作为。

  闻泉精神大振,从快活林酒楼出来,直接拐进了逍遥谷曲楼。他今天要真正品味一下这冶州大调曲的魅力。想当年,只知道它是深藏阁楼的阳春白雪,只有达官显贵才有资格欣赏,即便是解放后,经过改造后,成了人民艺术的一枝奇葩,那也是需要花钱走进曲楼来聆听。闻泉家饥不饱餐衣不蔽体,哪有金钱来消遣?所以,闻泉是只闻其名不闻其声,从来没有真正聆听过,对冶州大调曲充满了向往,觉得它很神秘。刚才在快活林听了此曲,感觉很清丽,有些像吴州的弹词,所以,很想走进这个专门演唱大调曲的地方来体味一把!

  冶州大调曲,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源于明朝嘉靖年间,初兴于黄淮地区,清朝乾隆年间传入冶州后,清朝晚期和民国初期,发展壮大走向成熟,与冶州当地的曲艺相结合后扎根于冶州,并得以普及,达到了曲艺高潮。逐渐形成一种独具地方特色的曲种。

  冶州大调曲,伴奏乐器以月琴为主,古筝、琵琶、三弦为辅,竹板击节。传统的演唱形式均为坐唱,后来演变为坐站均可。

  冶州大调曲,曲目很多,取材广泛。主要来自历史故事《三国》和《水浒》,古典名著《红楼》和《西厢》,以及民间传说《白蛇传》和《梁祝》等,也有以日常生活为题材的《王婆骂鸡》、《小二姐上坟》、《安安送米》和《李豁子离婚》等。

  冶州大调曲,演唱时,讲究闭目端坐,耸肩拔顶;唱腔字少音多,缠绵悱恻;听着往往平心静气,聚精会神。月琴、古筝和琵琶所发出的丝竹之声清脆婉转,有如高山流水般高亢激越,有如山间溪流般叮咚悦耳。音色之丰富,乐色之饱满,让人一朝闻之,三年绕梁,耳畔总是萦绕着那醉人的声音,让人身不由己,两脚不听使唤,光想往那曲楼里进。

  因此,在冶州地区,解放前都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宁可一日无肉,不可一日无曲!当然了,这句话主要是针对当地有钱有权的富贵人家来说的!普通的老百姓,整日为了吃穿等生计奔波,哪里有机会去聆听品评这音色优美的大调曲?即便如此,在冶州地区,大调曲依然是所有民众最为喜闻乐见的一种曲艺形式。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

  冶都县大调曲曲剧团,组建于解放前夕,剧团当时的所在地位于刘铁所领导的革命队伍所在地兰壑镇。剧团的团长就是刘铁的夫人万媚儿!目的是丰富当地驻军的业余生活,提高根据地广大官兵的革命精神。

  冶州城解放后,冶州大调曲曲剧团也随着革命队伍进入了冶州城。并且,在冶州东南部的花柳巷建立了剧团固定场所。团长依然是由万媚儿担任。剧团就驻扎在原来的花柳巷万香楼中。万媚儿首先撤换了万香楼上那块象征着旧社会罪恶侵染着众姐妹血泪的匾额,并当众予以砸毁!然后,悬挂上了“冶都县大调曲曲剧团”的新标牌。

  万媚儿接手后,对万香楼进行了大刀阔斧的修整,仅保留了万花楼原来的听曲大厅,将里面的高台改造成了戏剧舞台,拉上了剧团帷幕,上面放置着冶州大调曲舞台的匾额,两边的竖柱上,书写了,“高举文艺大旗,丰富群众生活”的木标牌。

  后来,在党和政府的关心爱护下,冶都县大调曲曲剧团发展很快,不仅在冶州城走入了人民群众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了冶州市民茶余饭后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而且还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积极参与送文艺下乡,在冶州地区的角角落落中都有了存在感。它也顺利地升任到了冶州大调曲曲剧团的历史最高地位。

  不过,好景不长,八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深居祖国内陆的冶州城,也沐浴了改革开放的春风,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人民群众不仅在衣食住行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物质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而且,精神世界也发生了改变。过去那些传统的经典文化,逐渐被港台流行歌曲和武打电视电影所取代,日渐走入了末路,变得门可罗雀。

  屋漏偏逢连夜雨,船漏偏逢顶头风!

  已经到了穷途末路的冶州大调曲,到了九十年代,恰好赶上了体制改革后的下岗潮。冶州大调曲曲剧团,除了保留少量从事文化研究的正式编制人员,其余的演职人员全部推向市场,参与市场竞争。万媚儿的女儿刘思雨,就是在这个背景下,下了岗,走上了市场化自谋生路的道路,女承母业,成立了专门负责演出的冶州大调曲艺术团。成立之初,没有什么名声和市场,生活很是艰难。这还是其次,最主要的是身份地位的改变所带来的心理落差是刘思雨最最接受不了的!

  以前的阳春白雪,沦落到了街头卖艺的下里巴人的地步!刘思雨一度产生了抱怨,产生了仇恨,整日以泪洗面,一蹶不振。可是,婚姻的不幸,让她跟丈夫离婚后,不得不面临着独自生活的窘境。生性倔强的她,不想让别人看笑话,被迫自我加压,奋发图强,与团里的老师们一起,与时俱进,创作了许多与时俱进讴歌新时代的曲目,将冶州大调曲艺术团发展成为新时代一种艺术形式。并于去年春节受到了江北省曲剧晚会的邀请,代表冶州市在江北省电视台表演了冶州大调曲《黛玉葬花》,一举获得了巨大的反响,再次名扬天下。

打击盗版,支持正版,请到逐浪网 www.zhulang.com 阅读最新内容。打击盗版,支持正版,请到逐浪网 www.zhulang.com 阅读最新内容。 当前用户ID : , 当前用户名 : 微信关注:zhulang66

推荐在手机上阅读本书
(←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热门推荐

换一换   

loading

loading

栖魂

最新 全部 0

我要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