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的离去,带给了陈冬陈雪无尽的悲思,他们刹然间就觉得长大了。一个人只有真正经历过生离死别,才算是懂得了人生的况味。送走一位亲人,就像是在人生的年轮里刻上一道印痕,见证着自己的长大。
陈国仁夫妇在张罗了几天后,拜别了自己年老的父亲,带着些许的无奈踏上了南下的列车,临走时留下一堆好好学习的叮咛,满满地塞给了陈冬陈雪。一次又一次地目送着父母离去,陈冬陈雪的心都感到有些麻木了,在他们心里,陈国仁夫妇又是出门挣钱去了,他们在外面卑微的生活着,只为将来有一天能让子女们能够受到更好的教育,体面的活着,也许这就是他们外出打工的全部意义。
回到学校,陈冬陈雪受到了同学们的关心与温慰,史老师还专门把他们叫到办公室问了问情况,并告诉他们如果有什么困难要及时跟她说,毕竟爷爷岁数也不小了,有如一股暖流熨帖着陈冬陈雪的心。
中午吃饭的时候,李义宣特意凑到陈冬边上,说:“陈冬,上次还真让人说对了,我爸爸妈妈还不如不回来,哆嗦死了,整天像和尚念经似的,让我干这干那,我都快烦死了。”
陈冬瞅了瞅他,想到前几天他那兴高采烈的样子,不免有些同情起他来,但却又装作很淡定地说:“你就知足吧,班里那么多同学都只有电话线里的爸爸妈妈。你现在有人管了,就不舒服了,等有一天没人管你,那才是最大的不舒服了。”
李义宣想了想,说:“也对,可能是以前外婆和舅舅都太惯着我了,从来都不说我,现在有点不适应。”停了一会儿,李义宣又对陈冬说:“哎?你知道吗,以前经常跟你们一起上下学的那个四班的,是你们一个地方的吧?他现在好像跟社会上的街痞子混到一块了,一放学便早早地跟着他们跑了,我看到有好几次了。”
“你说的是王盛中吧?”陈冬问道,“怪不得我们放学再也见不到他了,我听他妈妈骂他在网吧里打游戏了。”
“那有可能,还有,郭雨川好像也喜欢跟外面的人混,你要注意了。”李义宣说道。
“这我可管不了,我只是一个班长,在班里我还可以说一说,放学了我可就管不到了。”陈冬答道。
“话不是这么说,我看郭雨川还是比较听你的。”李义宣说。
陈冬似乎听出了李义宣的话外之音,不免蹙起眉头来,没再吭声。但他心里还是感觉到了一种危机,好好的学生一旦与社会上的混混厮混到一起,是不会有好的。说完,他不禁在食堂偷偷地瞄起来,看到郭雨川正和陈小蓓她们几个坐在一起,有说有笑地在吃着饭。陈冬感觉到郭雨川有着一股天生的媚气,特别是眼睛,不能让人多看,好像是有股热情,能够锁缚住跟她对视的人,他是有点怵她的。
吃完饭,陈冬、李宣义、顾小丁三人结伴而行,准备到楼顶的露台去玩一会儿。露台在教学楼的最顶上,上面安置了一些健身器材,还有几把太阳伞供大家读书聊天用,中午的时候会对学生开放,校长还为露台书写了四个大字“高瞻远瞩”,特别有味道。平常的地方,只要有了文化在其中,就变得不一样了。陈冬还曾想过,要像海子一样,要给陈村的每一座*都命上名,让它们像诗节一般,跳动着文艺的气息、文化的韵味。
刚刚走到露台带栅栏的铁门前,一个初三的学长就凶神恶煞地堵住了门,大声地喝斥着“下去,下去,今天老子包场了,你们谁也不要上来。”陈冬他们三人一愣,感到不可思议。李义宣还问了一句“为什么呀?”那个堵门的学长瞪了一下他,怒声喝道:“老子在修理人,你要不要也修理一下呀?”说完,铁门就“呯”地一声关上了。
透过栅栏看去,陈冬看到了一群学长在围殴着一个躺在地上的学生,还有人在一旁叨着烟,笑着,就跟电视里的场景是一模一样的。陈冬心里一紧,感到事态严重,拉着李义宣、顾小丁就往下跑,“赶紧去告诉老师,这样会出事的。”
生活老师杨老师听到报告后,登登地上楼去了,最后怎么处理得不得而知。虽然校园里发生了暴力事件,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毫不知情的,上课,下课,放学,一切如常地进行着,仿佛什么也没发生。
放学的时候,陈冬陈雪在校门口发现了王盛中,正好看见他和两个染着黄毛的小青年勾肩搭背地走了,在路的另一边跨上摩托车绝尘而去。陈雪惊异地瞪大了眼睛,问陈冬:“哥哥,盛中这是怎么呢?怎么跟社会上的人混到一块呢?”
陈冬也百思不得其解,盛中可是一个很老实的人呀。他便迟迟疑疑地回答说:“我也不太清楚,可能这事我们得跟云丽姐先说说,不能跟他妈妈说,怕她急。”
刚出校门,陈冬陈雪又见到了那个已经跟了他们好几天的初三学长,低着头,脸上隐约可以见到有淤痕,表情木然,带着一种很深的“酷”。难道中午在露台上被围殴的人是他?陈冬马上联想到了自己的所看到的那一幕。陈雪碰了碰陈冬的胳膊,示意他看。陈冬心领神会,对陈雪说:“咱们走吧,别理他。”
在陈冬看来,学校是一片净土,承载着一个人最好的年华和记忆,那里只有共同的成长,只有单纯的友谊,当然还有萌发的青春冲动,都是很美好的。今天,不管是所看到的露台事件,还是盛中的异常行动,都让陈冬感到了一种后怕,一种担忧,这些对于校园来说都是毁灭性的打击,能让一个少不更事的孩子步入歧途的危险信号。“杨子见歧路而哭之”,陈冬的心里不由地升起了一种责任,他想劝阻这种行为的发生,但又不知从何下手。
晚上,做完作业,陈冬认真地将这些想法写了日记本。文字,是最能让一个人理性思考的方式,既能够平复心态,又能够抚慰心灵,同时还能够让自己的所思所想得以升腾,最终汇聚成为自我指导成长的一种智慧和力量。芸芸众生,得以文字润泽心灵的,必将是比宗教更为可靠的精神归依,只是有的人被一些世俗的东西过早地遮蔽了,错过了最好的浇灌季节,才有了浮土流沙一般的不定漂泊,才有了随波逐流一般的心浮气躁。陈冬是幸运的,因为他有爷爷的熏染,有父亲的教诲,使他从小就有了一个可以遵从和模仿、景仰和效行的榜样,使他不致花费太多的时间去摸索,也无需更多的契机去启悟,一切都是具体的、看得见的,身边的资源就能够使他耳濡目染、熏陶感悟。如果说教育子女是一个家庭的百年大计,那么树立榜样、正确引导、启发自觉就是成就百年大计的三步曲。只是很多的家庭将此当作了一种期待、一种要求,甚至落成了一种保障性的工作,指令性的计划,却鲜有感情的联接、榜样的激励,让很多孩子内心的需求得不到正确的激发和引导,最后演变为一种叛逆、一种对抗。最好的成长,莫过于是文字达于心、品性润于行的启发,使之成为一种自觉的需求,而不是外在的教化和被动的适应。
打击盗版,支持正版,请到逐浪网 www.zhulang.com 阅读最新内容。打击盗版,支持正版,请到逐浪网 www.zhulang.com 阅读最新内容。 当前用户ID : , 当前用户名 :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