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墙倒众人推。” 但没有众人推倒墙的说法;实际上也是墙立众人建的。一块宝玉,即使埋在土中也是一块宝玉;直到人们发现了它,认为它有价值,宝它护它,它才自由地放出光辉。这就是人成就了它。有才能、有贤德的人也一样,离不开别人的慧眼和爱护。
薄姬,就是一个如宝如金的人。她是高祖后宫里的一位妃嫔,由于生活在乱世之中,命运也比较坎坷,但她生了汉文帝,后被尊为皇太后。薄姬的父亲是吴县人,秦朝时,他是一名小吏,侍奉原魏国国王宗室,有机会与宗室之女魏媪私通,生下了以后左右汉室的一位关键人物薄姬。薄姬的父亲不久死去,死在山阴,并葬在那里。
秦朝王国暴虐天下,诸侯多反,在诸侯起兵反秦时,魏豹自立为魏王。魏豹,秦末汉初时期群雄之一,姬姓,魏氏,魏景湣王之子。秦将章邯攻打魏国时,魏咎兵败自杀。魏豹逃亡楚国,向楚怀王借兵数千人,攻取魏地二十余城,自立为魏王。魏媪把她的女儿送进魏宫。
有一位善相面的许老太太给薄姬相面,说她吉人贵相,当生一位天子。这时,项羽正与高祖在荥阳对阵,互有输赢,天下归谁还未定。魏豹起初,向着汉王,反对楚王。听到许老太太的话,以为自己能和薄姬生个贵为天子的儿子,自己也可能是皇帝,不禁心中暗喜,就背叛汉朝而采取中立,后来更是与楚联合。
汉王派曹参等俘虏了魏王魏豹,废除魏国称号,把魏国改为郡;又把原魏国后宫包括薄姬都送到长安织室做织工。当时京都的织室都是皇家所开。魏王豹成不了皇帝,毕竟皇帝只有一位,他短命死去,后宫也成了别人的。这时,汉王到织室去,见到薄姬颇有姿色和贤德,就把她收到后宫。薄姬从此过起了优雅娴静的后宫生活,日子过得飞快,转眼就是一年,但汉王从没有临幸过她,她颇为无奈和寂寞。
薄姬少年时代,有许多好友,彼此倾心相待。与她关系最密切的有两位,就是管夫人和赵子儿,她们三人曾互相约定:“谁先富贵了,不要忘了老朋友!”这时,风流成性的汉王刘邦已分别与管夫人、赵子儿幸聚,彼此产生了感情。汉四年,高祖坐在河南成皋灵台上,又临幸了管夫人和赵子儿,这两位美人向汉王说起少年时代与薄姬的交情,把事情据实告诉了他。高祖对薄姬动了怜悯之心,这天就召薄姬,要与她同宿。薄姬说:“昨天晚上我梦见一条龙伏在我的胸部。”高祖说:“这是主贵的征兆,我为你成全此事。”高祖出生前,刘太公有一天出外寻找妻子,见到一条龙伏在他老婆的身上,后来高祖就出生了,这表明高祖是龙的后代。后来高祖斩白蛇起义,一个老媪哭着对他说,他是赤帝之子,斩杀了她和白帝之子。
高祖临幸了薄姬以后,薄姬就怀孕了。一年内生了文帝,文帝八岁时立为代王。薄姬自从生儿子后,很少再见到汉王,毕竟汉王后宫佳丽成百上千,她行为低调,把心思都用在代王身上,督促代王与她一起学习黄老之学,为治理天下做准备。
高祖驾崩,留下了一众宫人,平常人还好,一些受高祖宠爱的姬妾如戚夫人等,因失去了靠山,又因吕太后生气,都被囚禁起来,不得出宫一步。吕后看到薄姬很少见到高帝,因这个原因,又加上代王封地远在荒凉并与匈奴接近的代地,就让薄姬得以跟着儿子到代国,为代太后。薄姬的弟弟薄昭也跟着到代。后来,吕后曾让代王到长安去,以控制他。代王心中想去,毕竟都城繁花热闹,但薄姬坚持没让代王去长安,她的决定是正确的,高后害死了其他好几个王族人员。
代王立十七年,吕太后死去。由于吕太后生前害死了不少皇室成员,又让非皇室人员冒充皇家子弟,设立非惠帝生的幼儿为少帝,还大肆违高帝之约分封非刘姓的吕氏为三个王,还准备作乱取代汉室;大臣们商量着立新皇帝时,对外戚吕氏强力很痛恨,都称赞薄氏仁善,所以就迎立代王刘恒为皇帝,尊薄太后为皇太后,封她的弟弟薄昭为轵侯。
太后的母亲早死了,葬在栎阳北。又追尊太后的父亲为灵文侯,会稽郡为灵文侯陵园置三百家以供役使,设园邑长、丞、以下吏属奉守寝庙,按规定祠祭。栎阳也设灵文夫人园,制度仪式同于灵文侯园。薄太后很早丧父,养活薄太后,外家魏氏出了力。就召集魏氏,免除他们的赋役,还按亲疏关系给予赏赐。封薄氏一人为侯。
我和其他大臣们准备推荐代王为皇帝,除了他生性温柔敦厚、聪敏善良,为高帝现存岁数最大的儿子外,还有他的母亲家力量薄弱,父母早亡,只有一位哥哥,不会像吕氏那样作乱天下,易于被我们大臣们控制。毕竟外戚力量大了,容易自大,危害社稷,这样的例子历史上时有发生。
文帝以无为取得了天下,正如《道德经》所说:“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汉文帝刘恒曾做过代王。代国是西汉早期的分封国,早期面积很大,地跨三省,代倾王、汉文帝时有代郡、雁门、定襄、太原四郡。梁孝王时分出太原郡建太原国。第一代代王是刘喜,汉六年被封为代王。汉七年,匈奴攻打代国,刘喜弃国逃到洛阳,被刘邦废去王爵,改封合阳侯。惠帝二年,刘喜逝世,后因其子刘濞被封为吴王,被追谥为代倾王。
汉六年,刘邦下诏将刘喜和自己的长子刘肥一同封为王,刘喜被封为代王。代国为北方边境重地,所以当匈奴于汉七年入侵代国时,身为代王却毫无军事才能的刘喜根本无力坚守边疆,最后只好弃国独自逃回洛阳。刘邦对此大为恼怒,便于汉七年下诏革去刘喜的王位,贬为合阳侯。刘喜就这样做了六年合阳侯,最后抑郁而终。
汉高祖十一年二月丙子,封皇子刘恒为代王,建中都。高后八年被大臣立为皇帝,即汉文帝。
刘邦一生共有八子,其中最著名的三位:吕后生的刘盈立为太子,宠妾戚夫人生的刘如意封为赵王,薄姬生的刘恒封为代王。其实在汉初分封的诸侯国中,赵国、代国相邻,且地区特色、政治地位以及发展历程极其相似,故常被人们冠以“代赵”之称,刘如意也曾受封过代王,不过刘如意与刘恒的代王之路完全不同,一个是空挂王衔,一个是以命相搏,可以说刘邦完全是靠着喜恶,决定了儿子们的前程。
代国位于汉朝北部边境,毗邻匈奴,匈奴强悍,时常袭扰代地百姓,以致国无宁日。
刘邦建立汉朝后,将骁勇善战的韩王韩信(此韩信乃是战国时期韩襄王之后,并非汉初三杰的韩信,故称韩王韩信以示区分)派去代地戍守,刘邦此举原因有二:其一韩王韩信封地本是颍川,四周都比邻战略重地,刘邦要提防他,其二韩王韩信骁勇善战,刘邦想用他抵御匈奴,守护北疆,可是不久后韩王韩信就叛汉投奔匈奴。之后刘邦任命自己的嫡亲兄刘喜封国戍边,次年匈奴入侵,刘喜害怕跑回了洛阳,任谁说都不肯回到代国。
刘邦无奈,封刘如意为代王,刘邦素来喜爱戚夫人,视刘如意如掌心宝,根本不舍得爱子年幼,远涉千里,去凶险的代国做代王,便将刘如意留在洛阳,由国相张苍代理政事,陈豨总揽军政,可是不久陈曦也造反了。
代国 几次兵变,刘邦开始反思制度问题,代郡位于常山之北,由赵国从南边管理它,鞭长莫及,便将代郡、定襄、太原等地划入代国,赵代各理朝政,相互独立,刘如意为赵王,刘恒为代王。
代地居常山之北,与夷狄相邻,赵国从山南管理它。路途遥远,屡次有匈奴作乱,难以为国,就取山南太原之地补充属于代国,代地的云中以西为云中郡,则造成代地受外国入侵变少了。刘邦下令王、相国、通侯、吏二千石,选择可以做代王的。燕王卢绾、相国何等三十三人都说:“高帝子刘恒贤知温良,请以为代王,都晋阳。”皇上大赦天下。
“贤知温良”是官方给出的答案,可是代国凶险之地,久经沙场的韩王韩信、陈豨都经不住匈奴的侵扰,贤知温良的刘恒岂不是羊入虎口?
其实,高祖又何尝不知,只是他不在乎,他需要的只是一个刘氏子孙替自己镇守边疆,而刘恒恰好到了分封的年纪,且其母薄姬并不受刘邦喜爱,刘恒也是个不受重视的孩子,若是能守住边疆,大家都好,若是出了事,自己也不心疼。(可能在刘邦眼里,只有刘如意才是亲儿子。)
按照常理,刘邦健在,薄姬应该留在洛阳,可是薄姬却以代王年幼为由,跟着刘恒去了代国,远离帝疏后悍的皇宫,也躲过了一场清算,得以自保。
在蛰居代国的日子里,薄姬与刘恒母子,谨小慎微,做低伏小,摆出一副与世无争的姿态,韬光养晦,静待时机,终于在吕雉死后,走入朝堂,开取治世的新篇章。他的政治方针和措施,使当时社会经济获得了显著的发展,统治秩序也日臻稳固。西汉初年,大侯封国不过万家,小的五六百户。
刘恒,即汉文帝,是汉高祖刘邦第四子,母薄姬,汉惠帝刘盈之弟,西汉第三位皇帝。汉高祖镇压了陈豨叛乱后,封刘恒为代王,其为人宽容平和,在政治上保持低调。
代王刘恒的父亲刘邦本是沛县一介草民,秦末农民战争,刘邦响应,自称“沛公”。占领咸阳,后与西楚霸王项羽争天下,刘邦虚怀纳谏,重用人才,有良臣张良、韩信、萧何等人的辅佐,充分发挥部下的才能,击败项羽,统一了天下。定都长安,建立西汉。
刘邦作为汉朝开国皇帝,是汉民族和汉文化的伟大开拓者之一,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战略家和指挥家。
打击盗版,支持正版,请到逐浪网 www.zhulang.com 阅读最新内容。打击盗版,支持正版,请到逐浪网 www.zhulang.com 阅读最新内容。 当前用户ID : , 当前用户名 :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