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汉文时代第三十三章 根深固柢

  • 背景色
  • 字号
    默认 特大
  • 宽度
    640宽度 800宽度 默认宽度 1028宽度 1440宽度
  • 滚动
    双击开始/暂停滚屏
  • 帮助
  • 背景色 宽度 字号 滚动

第三十三章 根深固柢

小说:回到汉文时代 作者:商岚地 更新时间:2022-02-05 09:40 字数:3754

  我初任太中大夫,就开始为文帝出策 。汉文帝元年,我提议进行礼制改革,上《论定制度兴礼乐疏》:汉承秦之败俗,废礼义,捐廉耻,今其甚者杀父兄,盗者取庙器,而大臣特以簿书不报期会为故,至于风俗流溢,恬而不怪,以为是释然耳。夫移风易俗,使天下回心而乡道,类非俗吏之所能为也。夫立君臣,等上下,使纲纪有序,六亲和睦,此非天之所为,人之所设也。人之所设,不为不立,不修则坏。汉兴至今二十余年,宜定制度,兴礼乐,然后诸侯轨道,百姓素朴,狱讼衰息······

  我针对秦制的弊端以儒学与五行学说设计了一整套汉代礼仪制度,主张“改正朔、易服色、制法度、兴礼乐”,以进一步代替秦制。由于当时文帝刚即位,认为条件还不成熟,因此没有采纳我的建议。

  我很明白食货对老百姓和国家的重要性。《尚书·洪范》篇论述了先王治理国家的八项政事,其中的一是粮食生产,二是工商贸易。二者都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它兴起于神农氏时代。据说神农氏,“砍削木头做犁,弯曲木头做叉铲,并以耕耘的好处,教导天下百姓”,从此,粮食便充足了。那时实行“中午开始集市贸易,招来各地的百姓,聚集各地的财物,交易完了就回去,各人获得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因而财物便开始流通了。这样国家才会殷实,人民才能富裕,因而教育感化人民的事情才得以实现。

  君主治理百姓,要懂得农民以土地为本的道理。规定分给百姓的土地分为三等,上等肥田一个男丁一百亩,中等田一个男丁二百亩,下等瘦田一个男丁三百亩。发展家禽家畜,提倡妇女养蚕织布,这样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丝织品衣服,七十岁的老人就可以吃肉。

  百姓居住的处所,在田野的叫做庐,在聚居之地叫做里。五家作为一邻,五邻作为一里,四里作为一族。五族作为一党,五党作为一州,五州作为一乡,一乡有一万二千五百户。乡长的职位就是卿。里办学校叫序,用于礼教的启蒙;乡办的学校叫庠,进行演习礼仪以表示教化。冬天,童子也来到学校受教育。

  每当初春月份,采诗的官吏摇着木制的大铃巡视在路上,向百姓采集民歌献给进廷乐师,配上乐曲,唱给天子听。所以说贤明的君王不深入到民间察看而知道天下的民情。

  孔子曾说过:“君主治理千辆战车的大国,办事要谨慎,施政要讲信用,节省资财,爱护百姓,驱使百姓服役应不误农时。”那时候,百姓们耕种三年的收获,就余下一年的粮食积蓄。衣食丰足了百姓就知道光荣和耻辱,社会廉洁礼让成风,争斗诉讼的事就止息,所以,先王规定三年考核一次各级官吏的政绩。孔子说的“假使有人用我做官,一年可以移风易俗,三年就能大功告成”,他所希望的成功就是要做出上述那样的政绩。官吏三年考核一次来决定罢免和提升。生产的发展要看粮食储备的多少,有三年的粮食储备,各项事业都有发展,这就叫做五谷丰登;再熟就叫做平,即有六年的粮食储备;三熟就叫做太平,即耕种二十七年,有九年的粮食储备。然后君主的恩德流传遍及天下。先王的等级制度和相应的礼节仪式就可以建立和巩固起来了。所以说“如有打算称王天下的人,必定要实行三十年的仁政才能成功”,这就是必由之路。

  到周王朝已经衰落的时候,朝廷的暴君和贪官污吏们忽视井田的界限,横征暴敛,滥用人力,政令不讲信用,上下互相诈骗,公田无人管理。因此,鲁宣公首先废除井田制推行“初税亩”,《春秋》对这件事进行了讽刺。因为实行“初税亩”不仅使官吏们更贪,人民怨恨,致使灾害不断发生而祸乱从此开始。

  周王室逐渐衰落,到了战国,只讲欺诈暴力,不讲仁义,争先发财致富,把礼让放在后面。当时,李奎替魏文侯实行尽地力之教令。他认为魏国方圆百里,土地大概有九万顷。除去山泽村镇占三分之一,可耕地有六百万亩。如勤快耕种,每亩可增产三斗,不勤劳也要减产三斗。在百里地之内,增产或减产的粮食就达一百八十万石。他又说:“粮价太贵会伤害居民,太贱又伤害农民;居民受害会逃散,农民受害国家就会贫困。所以说,粮价太贵与太贱,伤害人的后果是一样的。善于治国的人,既要使居民不受伤害,又要鼓励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现在有五口人的农民之家,种田百亩,平年收成一亩一石半,共收粮一百五十石。扣除十分之一的税,即十五石,下余一百三十五石。口粮每月一人一石半,五人一年需九十石,还剩四十五石。每石值三十钱,可得钱一千三百五十文。除去社闾尝新、春秋季的祭祀等钱三百文,还余一千零五十文。穿衣,平均一人用钱大概是三百文,五口人一年用钱一千五百文,还缺少四百五十文。至于不幸遭遇疾病和死丧等花费及官府杂税,还都不包括在内。这就是农民之所以常常贫困、不愿努力耕作而使粮价昂贵的缘故。因此,做好粮价的平衡,必须观察年成的上中下收获。大丰收年可收平年的四倍,农民就有余粮三百石;中等丰收年,可获平年的三倍,农民有余粮二百石;小丰收年增产一倍,农民有余粮一百石。大荒年,只能收到三十石。因此,大丰年时官府应收购四分之三余粮,留给农民余食四分之一;中等丰年收购三分之二;小丰年收购二分之一,使农民正好够吃够用,直到粮食价平稳为止。小荒年时就发出小丰年所收购的粮食;中等荒年时就发出中丰年所收购的粮食;大荒年时就发出大丰年所收购的粮食,全部售完。这样,即使遇到饥荒水旱灾害,粮价不贵,人民不致离散,这就是取有余补不足的办法。此办法推行之后,魏国因此富强。”

  到了秦孝公,他任用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掘开井田之间的边界通道,特别奖励农耕和战功,这虽然不是古代的常法,但因为是抓住了治国之本,致力农耕,所以能倾覆邻国,称雄于诸侯。可是,这时的王制也彻底破坏,诸侯僭越本分也没有限制了。平民中富裕的家财积累万万,贫苦的只能食糟糠。诸侯中力量强大的兼并别国州县,弱小的就丧权亡国。到了秦始皇,统一了天下,国内大兴土木工程,对外发兵抵御外族侵扰,向百姓征收三分之二的税,征发闾左贫民去守边。男子尽力耕种也不够供给军粮,女子纺织也不够供给穿用。竭尽全部财力供给国用,也不能满足他的愿望。全国人民痛苦怨恨,因此纷纷逃离背叛了他。

  鉴古可以知今,明白了秦以前的食货状况,对汉朝有指导作用。所以,汉朝建立,接受了秦朝败亡的烂摊子,当时,诸侯到处作乱,百姓失业,大闹饥荒。米一石价高达五千钱,人伤人,死亡过半。汉高祖下令允许百姓出卖儿女,或逃亡到蜀郡、汉中郡为生。天下平定了,百姓一点积蓄也没有,上至天子都不能坐上四匹纯一色的马车,将相有时还乘牛车。皇上决定简省禁令,放宽政策,减轻田租,税率降低为十五税一;计算官禄和政府开支费用,然后向百姓征收赋税。山河园池及市租的收入,从天子到封君的封邑税收,尽归私人享用,不划归到国库的常年开支。从关东地区水陆运输粮食,供应京城官员食用,但是,每年也不超过几十万石。惠帝、吕后执政期间,衣食增加。文帝即位,亲自节俭,思考安定百姓。当时,百姓刚刚从战国过来,大多丢开农业去从事工商业。于是,我为汉祚着想,便写了《论积贮疏》,上书说:

  《管子》说:“粮食满仓就会晓得礼节。”百姓缺吃少穿,而能把国家治理好,从古到今,还没有听说过。古人说:“一男不耕,就会有人挨饿;一女不织,就会有人受冻。”生产有季节,消费没有节制,财物必定被耗尽。古人治国,最为细致周到,有足够的财物贮备可资依靠。很多人离开本业趋向末业,吃饭的人太多,这是国家的大害。奢侈浪费的风气,天天滋长,这是国家的又一大害。大害公行,不能阻止;国家命运危机,不能挽救。生产的财富很少,而挥霍的人很多,国家财富怎么不会枯竭!汉朝建国差不多三十年了,国家与私人贮蓄少得可怜。耕种时天不下雨,农民就有后顾之忧;年成坏没有收成,只好出卖爵位和子女了。这些情况人们都听说过了,哪有国家面临危难到如此地步而皇上还不吃惊的呢?

  年成有丰收有饥荒,这是自然规律。夏禹和商汤都遭受过自然灾害。要是不幸发生方圆二三千里大面积的旱灾,国家拿什么救济?突然间边境有战争,调动数十百万的军队,国家拿什么去充粮饷?战争、水旱灾害同时发生,国家财富穷竭,有勇力的人便鼓动兹事,老弱的人只好交换子女吃人肉。国家的政令控制不了局面,边远地区敢于与国家抗衡的人便群起发难,这时才恐慌起来设法对付哪里还来得及呢?

  贮备粮食,这是国家的命脉。如果粮食充足,财富有余,还有什么事办不成呢?凭藉这个条件,进攻就能攻克,防守就可以坚固,迎战就能取胜。靠它招降敌人,使远方人归顺,什么人不能找来呢?当今应强制百姓从事农业生产,使人民自食其力,从事工商业和游手好闲、靠游说为主的人们都转过来去务农,这样,国家财富充足,人民就安居乐业了。本来可以使国家富裕安定,如今竟然弄到这样危险境地,我真替陛下痛惜呀!

  在这篇文章中,我提出了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主张发展农业生产,加强粮食贮备,预防饥荒。这是针对当时“背本趋末”(弃农经商),“淫侈之风,日月以长”的现象,提出的解决措施。

  当时文帝看到我的文章,很佩服我的议论,就首先开辟了皇帝的耕田,亲自率先耕种田地,以便劝勉百姓从事农耕。从此,各级官员也都重视农耕,国家又采取了低税政策,农民们生产积极性得到提高,造成了国家富足,人民安康的局面,成就了历史上少有的盛世。

  随着我的上书,晁错也向文帝上书,提出自己的意见。文帝也采纳了他的意见,下令民众交粮食到边境地区,六百石就授给上造爵,逐渐递增至四千石就授给五大夫爵,一万二千石就授给大庶长爵,各按缴纳粮食的数量定授爵的级别。

打击盗版,支持正版,请到逐浪网 www.zhulang.com 阅读最新内容。打击盗版,支持正版,请到逐浪网 www.zhulang.com 阅读最新内容。 当前用户ID : , 当前用户名 : 微信关注:zhulang66

推荐在手机上阅读本书
(←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热门推荐

换一换   

loading

loading

回到汉文时代

最新 全部 0

我要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