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江北第3章 刘扣英

  • 背景色
  • 字号
    默认 特大
  • 宽度
    640宽度 800宽度 默认宽度 1028宽度 1440宽度
  • 滚动
    双击开始/暂停滚屏
  • 帮助
  • 背景色 宽度 字号 滚动

第3章 刘扣英

小说:江南江北 作者:卜弯 更新时间:2020-05-05 05:06 字数:7156

  清晨的薄雾在村庄缭绕。一座破旧的茅草房被淹没在树荫里。学校上课的哨声响了。村小老师邹家和戴着眼镜,穿着一个蓝色洗了发白的中山装,文质杉杉的样子,他站在教室门前吹响了哨子,学生们奔进了教室,教室只有两扇窗子,光线阴暗。

  丁海朋背着书包从泥泞的路上跑过,他脏兮兮的脸上,闪着一双灵动的大眼睛,衣服却是宽大破旧的显得不合体。丁海朋气喘吁吁地跑到教室,他先放下手中的猪草袋子,然后哈着腰,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望着老师说:“老师,我又迟到了。”

  邹家和推了推眼镜,说道:“又去打猪草了。”丁海朋只顾喘气,没有回答老师的话。邹家和说:“能来就好,能来就好。快到坐位上去吧。”

  丁海朋找到位置坐下,老师让他往前坐。邹家和轻声叹口气,教室里的人越来越少了,教室变空了,邹家和很是无奈,日子穷,交不起学费,孩子们过早的参加了劳动。可是,邹老师还是打开了课本,对五位同学说:“现在开始上课了。”教室没有朗读的书声,满眼都是穷苦的样子,邹老师必须要执行上级的指示,坚守着讲坛,他要讲“学习雷峰好榜样”,他要讲“五讲四美三热爱”,他始终坚信是一句读书人坚信的“知识改变命运”,可是在这样穷的日子里,有谁听他的呢,有谁理解他呢。

  刘扣英来到了村小学,她透过窗户里看到邹家和上课认真的态度。邹家和看到刘扣英来了。准备停下课,刘扣英示意他继续上课。

  邹家和让同学们跟着他朗读,教室里传出了邹家和朗诵的声音:“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

  老师读一句,同学们跟着读一句。

  刘扣英坐在教室前土墩子上,学生一天比一天少,她心里难受。这都是穷引起的。她望着教室前的槐树发呆。下课了,同学们走出了教室,刘扣英走进了教室。她与邹家和相视一笑,他们都知道对方心里想的什么。刘扣英对邹家和说:“就是只剩下一个学生也要教好他们,他们是村里的根啊。”邹家和说:“刘支书,这个我懂,可是,现在穷得肚子的都吃不饱了。”刘扣英说:“再穷不能穷教育。”说着从袋里掏出一张票给邹家和,说道:“这是滕副社长上次给我的肉票,你补补身体,一定要把我们村的孩子教育好,这是我们的共同的责任,更是社员们的希望。”

  王大全匆匆来到学校,把刘扣英拉到一边说:“汤东林那小子带着几个社员在村部,逼着村里开证明。”

  刘扣英嘱咐邹家和:“注意身体,一定把孩子们教好,这是村里的希望。”然后与王大全一起走了。

  邹家和手里捏着肉票,望着刘扣英匆匆而去的背影。

  村部,汤东林和一批社员们满脸怒气坐着,有些人蹲在地上,有些人坐在桌上。张宝银与汤东林对视着。汤东林说:“张会计,你是村会计,你最知道我们穷到什么程度了。”

  一位社员附和道:“是啊,肚子不饱,肚子不饱你知道是什么滋味吗?”

  张宝银说:“你们不饱,难道我就饱了。我也是成天饿着肚子。但是不管怎样,饿也要饿死在家里,不能出去。”

  另一位社员高声喊道:“自从那次水灾过去,三天吃不了一顿饱的,吃了上顿愁下顿,在家里只能是越过越穷,出去还能有活命。”

  刘扣英与王大全进来了,一下全部安静了下来。所有人的目光全部盯着刘扣英。刘扣英扫视一下,高声地说道:“说啊,怎么不说了?”

  汤东林望了望大家,慢慢地说:“村里受了灾,眼看就要过年了,这年怎么过。我认认真真想了一下,只要村里出个证明,我们出去。”

  王大全问:“干啥?”

  汤东林说:“全部向南走,南边比我们富。”

  王大全责问道:“你究竟想干什么?”

  张宝银枪着答道:“你就别问了,他们想去要饭。”

  汤东林说:“你们村干部不要问这事,上面追下来,就说我汤东林带着大伙走的,你们不知道。”

  王大全突然嗓门提高了八度,怒斥道:“汤东林,你真说得出口,你害羞不害羞,亏你想得出这样的瘦主意。我真想一拳打死你,你还是我们兴化的人吗?”

  汤东林说:“可眼下,这实际情况,我们大伙都愿意去。”

  王大全手指着汤东林:“你说什么?你说什么呢?你就不嫌丢人,把人丢到外面去了。”

  刘扣英大吼一声:“你们都住口。”

  村部里又是一阵安静,静得让人心里发慌。所有的人一齐将目光投向了刘扣英,室内寂静得让人心寒。刘扣英站起来,用袖子抹出了早已流出的泪水,说道:“我们村受灾了,不过,我们要振奋起来,这年怎么过?我们还要往后看。我们还要好好过日子。只要有我在,你们永远都别想出去讨饭。只有一条路,都给我撸起袖子,干。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只有我们自己努力的干,拼命干,我就不信甩不掉这个穷字。”

  村部的电话响了,刘扣英望着电话。王大全拿起了电话,电话里传来了滕副社长的声音:“你们在村里等着。”王大全答道:“好,好。什么?马上就到,好,好。”王大全脸上露出了笑意,不停地对着电话答道:“好,好,好。”放下电话后,说不话来。

  刘扣英问:“发生什么事了?”

  王大全慢慢一字一顿地说:“滕副社长带着队伍,送救济物资来了。”

  刘扣英再次流下泪,这是激动的泪,感谢的泪。社员们鼓起了掌。

  刘扣英对汤东林说:“你是个聪明的人,你把脑筋用到正点子上,上级不会丢下咱们老百姓的。”

  救济粮到了。张宝银与王大全忙着分配物资。刘扣英望着社员一张张欢快的笑脸,她强装着微笑,她此时此刻恨不得躲起来大哭一场,在她的内心里特别的痛苦。人的内心的痛苦是装不出来,这种痛往不易对别人讲,只能在心里藏起来,而表面的笑是可以装的。她的这一切,被一旁的滕副社长发现了。滕副社长把刘扣英叫到了村部。这一刻,刘扣英不装笑了,她可以在滕副社长面前诉诉心中的苦。滕副长是她可以信赖的人,她在工作实践中知道滕副社长一心一意为全公社的社员服务,做了大量的实实在在的事,她也知道这几年,滕副社长是顶着许多的压力走过来的。

  到了村部,刘扣英替滕副社长到了一碗开水。滕副社长端起碗喝了一大口水,放下碗说道:“妹子,说吧,把你的苦衷全说出来,逼在心里难受。”

  刘扣英口未开,先哭了起来。她边哭边说:“滕副社长,你是上面的干部,你十八岁就参军,在战场上出生入死,从来没有怕过,为的是解放老百姓,为的是老百姓能过上幸福的日子,为了老百姓能吃上白米饭。我们老百姓要求不高,就是吃饱肚子啊,农闲的时候多做点活也不让做,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啊!……”刘扣英说不下去了,她大声哭起来。

  滕副社长也哭了起来,他说:“妹子,你说得对,你说吧,说出来好受些。”

  刘扣英继续说:“滕副社长,我晓得你是个好干部,我也只能在你面前说说。带领百姓吃饱肚子,能吃上白米饭的,这是我的使命啊。现在怎就不让我这样做呢?”

  滕副社长猛的放下水碗,励声地说道:“谁不让你干了。你要好好干,为百姓服务,这是我们的宗旨,永远没有错。我不是一直支持着你吗。有人告你黑状,说你包庇齐月圆外流,你不批评,也不上报,还给齐月圆父母送救济物资,我在公社里都给你挡了回去。”

  刘扣英说:“滕副社长,我就认为农民想吃白米饭,想过好日子没有错。你要批评就批评我,齐月圆他们也是为了过上好日子才出去,那怕撤我的职,我也说这话。”

  滕副社长说:“谁批评你了?谁敢批评你,我这个老革命第一个站出来保护你,咱为百姓没有错。我们打仗的时候,为老百姓打天下,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刘扣英说:“可是,我们村年年吃国家救济,年年过穷日子,我感到脸上羞得慌,这何时是个头啊!”

  滕副社长说:“你就不能想想办法?否则我要你干什么?你就是要带领大伙儿干,使大家碗里都要有白米。哭,哭有什么用。那时我们在战场哭,敌人能放下武器吗。哭是最没出息的表现,干,撸起袖子干才是英雄。”

  刘扣英说:“好,滕副社长,有你这句话,就行。”

  滕副社长说:“天掉下来,我这个高个子替你顶着。”

  刘扣英抹掉了泪,笑了起来。

  滕副社长收起了严肃的表情,脸色突然凝重起来,并压低了声音,说:“我告诉一个内部消息,你可以参考,只做不说。”

  刘扣英凝神的听着。

  滕副社长说:“安徽有个小岗村的农民私下里把田分了,一年就吃上了白米饭。”

  刘扣英睁大眼睛,张大了嘴脸,惊讶地:“真的?”

  滕副社长说:“当然真的。”

  刘扣英问:“上面是什么意见?”

  滕副社长:“上面没意见。”

  刘扣英愣在那儿,她思考着,她沉默了。

  滕副社长站起来,说道:“我走了,还要去下一个村呢。”然后掏出五元钱和一张肉票给刘扣英:“当村支书记,瘦了。补补身体。记住,我不希望你再向公社要救济粮。否则就不是好支书。”

  刘扣英一直把滕副社长送到村部的码头,看到滕副社长上了船。

  刘扣英拿起一袋救济粮往齐恒山家走去。王大全看到刘扣英后,快步追上了刘扣英,一把夺过刘扣英手中的米袋。说道:“你怎能做这样的事。他们家是外流户,村民们的反映大着呢。”

  刘扣英说:“我知道他们家齐月圆外流了,我也知道我是支书。总不能让齐恒山一家挨饿啊。”

  王大全说:“你就不注意影响,不怕别人再把你告到公社去?”

  刘扣英说:“不怕,我不怕。不能让人挨饿,一个都不能拉下。”

  王大全说:“你是村支书,你还要领着大会儿干,我去,让我去送。”说着一把夺过了刘扣英手中的米袋,大步地向着齐恒山家走去。

  刘扣英望着王大全走去背影,这是多么弥足珍贵的一份情啊。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有时就像一个人一样,会把历史的苦难看作自己的苦难,在苦难面前他们又争着扛起一份责任,然而,苦难却是历史留给人类最重要的经验和财富,如果我们丧失对苦难的教育和集体的记忆,不仅会导致民众对苦难的麻木和良知的败坏,在苦难面前,我们才能发现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出生并不高贵,他们的行为很高大。他们的事并不惊心动魄,然而他们是凭着良心做事,他们是与扭曲了人性的苦难进行抗争,他们是朝着致富的路上迅跑。

  刘扣英冲着王大全的背影高声喊道:“我在村部等你。”

  村部,一个不大的村部,刘扣英、王大全、张宝银三个人来到了村部,村部只有一张破旧有办公桌,那是张宝银算账时用的。平时也不怎么用得到,一张画像倒是十分惹人注目,清瘦的脸上挂着微笑,身披一件中山装,内穿一件破旧的毛线马夹。刘扣英站在画像前凝视着。然后转过身来对王大全、张宝银说:“现在救济粮发下去了,可是今年吃了救济,明年怎么过?你们有没有想想?这日子怎么过?”

  王大全说:“明年甩开膀子大干,我就不信,甩不掉那根讨饭棍。”

  刘扣英说:“现在看起来,村里没有人出去要饭了,可是我们是在向国家讨饭吃,实在是丢人。我们村的姑娘都嫁到其他村了,我们村的小伙子却打着光棍,人家嫌我们穷啊。”

  张宝银说:“自从我做了会计,村集体账上从来就不成有过结余过。”

  王大全望着刘扣英说:“你是领头人,你说怎么干?”

  刘扣英坚定地说:“陈荣根在的时候,村里的一座土窑,现在还在,我们可以把土窑修修,继续再干。”

  王大全说:“烧窑我还行,当年陈荣就是让我带着大伙做砖的。”

  张宝银说:“可是,只要窑火升起,就得有钱,没钱什么事也做不成。”

  刘扣英说:“当年到兰考的时候,只带了一个包,也没有带钱啊,不是照样改变了兰考的面貌吗?我们是党员,党员就是要在百姓感到困难的时候,让他们看到希望。”

  王大全说:“那就干,先号召挖土,村里有的是劳力,工分先记着,年底分红。没有柴火可以砍树,把那些没用的树根全部挖出来晒干,足可以烧一窑砖了。”

  张宝银说:“我同意。不过,烧好了砖运出去也要运费,这运费从什么地方来呢?”

  刘扣英说:“张宝银,你不要总是把困难想得这么多,困难可以克服,什么事都想好了再干,那我们还是一个穷字。缺少钱,我去向公社借点,让公社支持一下。窑肯定是要烧的,有困难再想办法,就这样定了。”

  王大全说:“等等,我还有一件事,挖出了土,留下塘,这塘要养鱼,这是当年陈荣根想做还没有不得及做的事。”

  张宝银说:“鱼苗从哪儿来?鱼苗是要花钱买的,不是你出几个劳力就能弄来的。”

  刘扣英说:“路是一步一步走出来,办法总比困难多。大家分头准备。”

  张宝银、王大全站起来准备离开时,刘扣英喊住了他们俩说:“还有一件事。”

  王大全望着刘扣英,张宝银也不知发生了什么事。他们疑惑地望着刘扣英。刘扣英从袋里掏出五元钱和一张肉票,他慢慢地摊在桌上,用双手抹了抹,使五元钱平平展展的。王大全盯着刘扣英看,张宝银盯着钱看。他们都被这五元钱镇住了,他们几乎同时在问,这钱是哪儿来的?

  刘扣英说:“这是滕副社长给我的。”

  张宝银说:“你给我们看是什么意思?”

  刘扣英反问:“你们说是什么意思?”

  张宝银说:“是给我们过年。”

  王大全说:“是让我们喝酒的吧。”

  刘扣英说:“你们想得美,社员吃不上白米饭,我们现在没有资格喝酒。”

  张宝银说:“那你给我们看有什么用?”

  刘扣英说:“陈荣根的儿子陈吉明一直在王大全家养着,王大全是把老支书的儿子当着自己的孩子养,全村人都看在眼里。王大全家负担也重,我想把这钱与票给王大全。”

  王大全连忙推托道:“不行,不行。陈吉明在我家里你们放心,即使我没得吃,也要让他吃饱。这钱和票我都不能拿。”

  刘扣英说:“你就算替我和张宝银好好照顾陈吉明,培养好。”

  刘扣英回到家里,一下子坐在板凳上,丈夫戚贵根为她端来了一碗茶,你歇会儿吧。刘扣英望着丈夫将一把青菜放进锅里,又放了几个山芋。手里端着丈夫送来的茶,她想,自从她成了村里的一把手,丈夫默默地承担了家里的一切,每次回到家里,丈夫都为她送来一碗热汽腾腾的开水,她感谢丈夫,这些应该是她做的事,丈夫全揽了。儿子戚长伟拿着作业本来到刘扣英面前,刘扣英抚摸着儿子的头。一种在绝望中寻找希望的信念,一种把想象变成现实的信念,一种凌驾于困难之上的信念,表面看似办不到的事,她扶起的是全村人的志气与自信。多少的艰难困苦需要全身的力量加以抗衡,面对现实,她在自己的心中铸造了一尊铜像,这个铜像就是,从无到有,何尝不需要披荆斩棘,用开辟洪荒的气魄和力量。尤其她是一位女性,她用女性特有的柔性和细心带着全村的社员摆脱贫困。

  刘扣英对在灶台上忙绿的戚贵根喊道:“今天领了救济粮,多放点米吧。”

  戚贵根掀开锅盖,一股热气直往上窜,他又往锅里放了两把青菜,说道:“你不当家不知柴米贵,省着点吃,往后还要过日子呢。”

  刘扣英说:“难得有点米,让孩子吃点白米。”

  戚贵根说:“日子要慢慢过的。”

  到了吃晚饭的时候,刘扣英盛了一碗青菜、山芋、白米做的饭。拉起戚长伟说:“走,我们一起去看看吉明哥哥。”然后朝戚贵根挤了挤眼。戚贵根会意了,他们全家一起来到了王大全家。

  王大全正端着一碗米粥给陈吉明,见刘扣英一家,特别的高兴,喊道:“快快,来来一起吃,一起吃。”刘扣英说:“我们吃过了。”

  王大全与妻子端起的是一碗青菜加山芋只有少量米的粥。刘扣英让戚长伟把一碗米粥送给陈吉明。王大全说:“扣英,你们来就来了,还带来一碗米粥干吗?”

  刘扣英说:“陈吉明给你家增添了负担。我让戚长伟来看看。”刘扣英对王大全说道:“你到院子里来,我有话跟你说。”

  王大全和刘扣英一起来到了院内,刘扣英说:“你怎能对陈吉明这样呢?我们可以照顾他,但不能给他特殊,我们要替老支书教育好他,让他成长成才。再说,你也不能苦了自己,把白米都给他吃啊。”

  王大全说:“我总觉得不能亏了陈吉明。我们大人苦点不要紧。”

  刘扣英说:“要从小培养孩子的做人的道理,不要让他有优越感。那样对他成长不好。”

  王大全说:“你家的白米也不多啊,为什么还给陈吉明送一碗来。”

  刘扣英说:“我是让戚长伟从小学会帮助别人,我们村虽然穷,但是做人的根本不能丢啊。”

  王大全点了点头。

  刘扣英朝屋里高声叫道:“贵根、长伟我们走。”

  从王大全家里出来。戚贵根问刘扣英:“我听大全老婆说,村里决定要办窑厂?”

  刘扣英说:“是恢复窑厂。我们村里穷啊。”

  戚贵根说:“你一个女的,就别呈能了,手里一分钱都没有,办什么窑厂啊,万一办砸了怎么办呢。”

  刘扣英说:“你怎么老是想到办砸了呢?个个都想过上好日子,可好日子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都是自己干出来的,都是奋斗出来的。”

  刘扣英在前面走着。戚长伟喊道:“妈妈,走错了,我们家在那边。”

  刘扣英说:“长伟,爸爸、妈妈带你去看齐大爷。”

  刘扣英和戚贵根领着长伟一起来到了村西头的齐恒山家。未进门,刘扣英就高声地喊起来:“恒山,招弟在家吗?”

  齐恒山从屋里出来,答道:“刘支书——,我在家呢。”

  刘扣英说:“恒山叔,我来看你了。”

  齐恒山赶忙把刘扣英一家领到屋里坐下,李招弟立即去灶房升火烧水。齐恒山抚摸着戚长伟的头,说道:“长伟这么大了。”

  刘扣英说:“叫爷爷。”

  戚长伟喊道:“齐爷爷。”

  刘扣英问道:“月圆有信了吗?”

  齐恒山立刻低沉着脸,说道:“还没有,我们是天天盼他能有个信回来,可就是盼不到,也不知他们现在哪儿,他妈妈整天愁得饭吃不下,睡不着觉,真是愁死人了。”

  刘扣英说:“你们也不要担心,齐月圆是个机灵人,他会有信寄回家的。”

  李招弟端来了两碗热水,说道:“刘支书,我们家是外流户,你还这样关心我们,有人把你告到了公社。我这心里真是过意不去。”

  刘扣英说:“招弟,我们在一个村住了这么多年了,穷日子过怕了。月圆出去是为了摆脱贫困,我想这没有错,人人都想过富日子。放心吧,月圆一定没事的。”

  李招弟哽咽着说:“多谢支书的照顾,你能在这时候相信我们,真是我们的恩人啊。”

  刘扣英说:“招弟,你可不能这样说,什么恩不恩的,能帮大家就互相帮帮,苦日子总会有头的。祖祖辈辈都是一个村的人,就不说两家话了。”

  齐恒山说:“扣英,我们真的谢谢你,要不是你,我们连吃的也没有。这穷日子真的过够了。”

  刘扣英说:“穷不怕,只我们全村人的心齐就好了。”说着,刘扣英站了起来:“我们走了,家里有什么困难就找我。”

  齐恒山与李招弟一直把刘扣英送到院门外面。刘扣英说:“自从齐月圆离家后,你们俩就很少出门,村里也不怎么看到你们身影。”

  齐恒山说:“我们怕别人发笑啊,外流户的名称不好听,所以就躲在家里。”

  刘扣英说:“恒山叔,你要相信,村里没有人说的,以后多出来走走。”

  齐恒山答道:“哎哎,我们会的,我们会的。”

  刘扣英一家走在乡村的田野上,齐恒山看着他们一家人的背影。此刻,他深深感到了人在最困难的时候有人来看望一下是多么的温暖啊。

打击盗版,支持正版,请到逐浪网 www.zhulang.com 阅读最新内容。打击盗版,支持正版,请到逐浪网 www.zhulang.com 阅读最新内容。 当前用户ID : , 当前用户名 : 微信关注:zhulang66

推荐在手机上阅读本书
(←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热门推荐

换一换   

loading

loading

江南江北

最新 全部 0

我要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