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祖像下就是高祖的木主牌位,文帝带大臣们行了礼。
这时,响起了乐声,是《大风歌》 ,这是高祖生前自己作的诗歌。当初,高祖平定了天下,经过老家沛县,与故人及老人相乐,醉酒欢哀,作了“风起”之诗: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然后令沛中僮儿一百二十人习而歌之。至孝惠时,以沛宫为原庙,皆令歌儿习吹以相和。这次文帝首次祭高庙,也令乐官奏起了这首歌。
一曲终了,乐官又奏起了高庙通常祭祀歌曲:《武德》、《文始》、《五行》;乐声回荡在高庙内外,人们翩翩起舞。这让人们心中对高祖肃然起敬,也对新帝文帝充满了希望。
天下的礼有五项作用:一是令人缅怀初始,二是令人不忘祖宗,三是开发资源以便利用,四是树立道义,五是提倡谦让。缅怀初始,意在使人饮水思源,不忘其根本。不忘祖宗,意在使人懂得尊上。开发资源以便利用,意在使人民的生活有保障。树立道义,意在理顺君君、臣臣、父子的关系。提倡谦让,意在消除争讼。五项作用合起来,就构成了治理天下礼法,即使社会上有坏人坏事不能消除,数量也会大大减少。
祭祀有十种作用:一是体现侍奉鬼神之道,二是体现君臣之义,三是体现父子关系,四是体现贵贱有别,五是体现亲疏有别,六是体现爵赏的施行,七是体现夫妇之别,八是体现政事公平,九是体现长幼有序,十是体现上下关系。这被称为祭祀的十种意义。
孝子要举行祭祀,有关的事一定要提前考虑。届时,一切物品都要置办齐备。在做这些准备工作时,心中不能有杂念,宗庙中的宫室已经装修,墙壁已经粉刷,各种物品已经齐备,此时,孝子夫妇就可以斋戒、沐浴,穿上礼服,捧着祭品向神明进献。进献时的神情诚恳、专注,好像拿不动手中的祭品,又好像生怕失手脱掉,这都是孝子夫妇孝敬之心达到极点才有的表现。献上各种祭品,依礼奏起音乐,百官也都协助主人进献。此时,通过祝词表达孝子的心意,恍惚中,仿佛真的是在和神明对话,又仿佛神明真的在享用祭品。这本是孝子的初衷啊!
孝子的祭祀,其实是一种自尽其敬的行为,尽其虔诚之心,表现出虔诚的动作。尽其对神明的信任,表现为确信神明一定存在。尽其敬意,表现为敬事神明的行为。尽其礼节,表现为不违背规矩。举手投足,都毕恭毕敬。就好像真的听到了神明在讲话,好像他们随时会有什么事要使唤自己似的。孝子的祭祀,他们的内心如何,能够通过外表观察出来。他站立时,像鞠躬似的;捧着祭品向前走时,和颜悦色;献上祭品时,真心希望神明尝一尝;退下来返回原位时,好像在倾听神明的吩咐;到了撤下祭品退出时,脸上还始终保持着庄重的神色。相反,孝子在祭祀时,如果不是鞠躬式的站立,那就显得太粗野;捧着祭品向前,不是和颜悦色,就显得疏远神明;进献祭品时,不是唯恐神明不来品尝,那就显得对神明并不真爱;退回原位站着时,不是像在倾听神明的吩咐,那就显得傲慢了;撤下祭品退出时,全然失去了庄重的神色,那就等于忘掉了祖宗。这样的祭祀,失去祭祀的意义。
如果孝子对父母有深深的爱戴,心中就必然充满和顺之气;心中充满和顺之气,脸上必然会表现为和颜悦色;脸上有和颜悦色,就必然会表现为曲意承欢的样子。孝子在祭祀时,容貌敬甚,好像拿着贵重的玉,又好像端着满满的一杯水,那份虔诚和专注,好像拿不动,又好像害怕失手打坏。相反,那种威严肃穆、一本正经的样子,不是孝子用来侍奉父母的态度,只是成年人应有的态度而已。
先王用来治理天下的原则有五条:教育大家都来尊重有德的人,尊重有地位的人,尊重老年人,尊敬年长的人,爱护下一代。这五条,是先王能够安定天下的原因,尊重有德的人,是因为有德的人,近乎天理人情。尊重有地位的人,是因为他们近乎国君。尊重老年人,是因为他们近乎自己的双亲。尊敬年长的人,是因为他们近乎自己的兄长。爱护下一代,是因为他们近乎自己的子女。所以,完全做到了“孝”,就近乎建成王道之业了,完全做到了“悌”,就近乎建成霸主之业了。做到了“孝”,就近乎建成王道之业,是因为天子也有父亲。做到了“悌”,就近乎建成霸主之业,是因为诸侯必有兄弟。对于先王的教化,后王如果能加以遵循,就可以领导天下万民。
太庙是令人肃然起敬的。刚才文帝见群臣的时候,亲自把牺牲牵入,大夫协助捧着玉帛紧跟其后。皇帝亲自制祭,皇后献上盎齐之酒。皇帝进献牲体,皇后再次献酒。行礼中,王族、卿、大夫等众官紧随着皇帝,而妻子紧跟着他们。他们的神情,那样虔诚恭敬,那样专心忠诚,那样迫不及待地想让高帝享用供品。牵牲入庙,在庭中告祭于神;进献贡品时,在室中告祭于神;进献熟肉时,在堂上告祭于神。不同地方的三次告祭,表达求神而又不知所在的确切位置。先设正祭于堂,又设祭于堂之外,意欲在询问:“神是在哪里呢?是这边还是那边呢?”
大飨的祭品非常丰盛,供品众多,恐怕只有天子才能有这样的场面!牛肉、羊肉、猪肉、鱼肉、干肉,包罗了普天之下的美味佳肴;笾豆中盛放的祭品,山珍海味,瓜果李枣,都是四季风调雨顺的产物。四方诸侯的贡金,表示他们的服从天子;诸侯给天子的礼物,是锦帛和玉器,表示他们对天子的尊敬。贡品的排列,龟立在前,能预知未来。铜立其次,可照见人心。丹砂、油漆、蚕丝、棉絮、大竹、小竹排后,这表达普天之下的物产都是给天子用的。其余的贡品没有固定的排列,通常是诸侯国贡献自己的土特产,预示再遥远的地方所生产的东西天子也能得到。宗庙之祭,视死如生,这是无比的仁爱。君子如果要观察什么是仁爱,只要观察礼的本质就行了。
宗庙之祭,未杀牲时,在室中举行告神之祭;杀牲之后,则在堂上設祭享尸。在庭中杀牲时要举行告祭,献首于室时也要举行告祭。正祭时,祝官以祝词告于神主;寻求众神之祭则在庙门外举行。在这么多的地方設祭:由室内而堂上,由堂上而庭中,由庭中而门外,这是因为不知道神究竟在哪里。在庙门外都设祭,这样请神应该是够远了吧?庙门外的祭祀为什么叫做“祊”?是因为祊有远的意思,所肵之所以称“肵”,是因为肵有敬的意思,什么又叫福?万事皆备就是福。为什么要“升首于室”?因为首是牲体之正,是牲体最尊贵的部分。所谓相,就是劝导尸享用贡品。嘏,有长久和广大的意思。嘏辞是神灵对其子孙后代的祝福,哪个祖先不希望自己的子孙福寿绵长呢。尸是神主的意思。祭祀时的进献毛血,是要向神表示所用的牺牲完美无缺。向神报告牺牲完美无缺,是表示子孙很重视牺牲的选择,只有内外都挑不出毛病的才敢进献,用牲血祭神,还有一层意思,就是血是生气最盛的东西。至于以肺、肝、心作为供品祭神,是看中它们是滋生生气的器官。用黍稷加肺祭祀,用五齐加明水祭祀,这是为了报答阴气。把香篙抹上牲血和肠间脂肪,点燃让其冒烟,以及用牲首作为祭品,这是为了报答阳气。用收集的露水冲淡五齐,是看中它的清洁透明。凡是加水冲淡,都是为了提高酒的清洁透明度。至于把露水称作明水,是取义于主人的明洁之心就像露水显示的那样。
天下只有一个天子,分为九州之地,建立诸侯之国,为公卿设都,为大夫置邑。此外,还普遍设立庙、祧、坛、墠来祭祀祖先,并按照关系的远近来决定祭祀的次数和规格。所以天子设立七庙和一坛一墠,即父庙、祖父庙、曾祖庙、高祖庙、始祖庙,以上五庙,都是每月祭祀一次。高祖以上的远祖之庙叫做祧,天子有两个祧,每季祭祀一次。祧中的远祖迁出,就在坛上祭祀。坛上的远祖迁出,就在墠上祭祀。对于迁到坛墠上的远祖神主,只在有所祈祷时,才加以祭祀,无所祈祷就不用祭祀。从墠上迁出的远祖叫做鬼,除非遇上禘袷,通常就不祭祀了。诸侯设立五庙和一坛一墠,即父庙、祖父庙、曾祖庙,这三庙每月祭祀一次。其高祖庙、始祖庙,每月祭祀一次。从始祖庙中迁出的神主,要在墠上祭祀。对于迁到坛墠上的远祖神主,有所祈祷,就祭祀,否则就不用祭祀。从墠上迁出的远祖叫做鬼,除非遇上禘袷,通常是不用祭祀的。大夫设立三庙二坛,即父庙、祖父庙、曾祖庙,这三庙每季祭祀一次。大夫的高祖和始祖,无庙。如果有事向他们祈祷,就在坛上祭祀。从坛上迁出的远祖叫鬼。士设立二庙一坛,即父庙、祖父庙。这二庙每季祭祀一次。其曾祖无庙,如果有事向曾祖祈祷,就在坛上祭祀。从坛上迁出的曾祖以上的远祖叫做鬼。官师只立一庙,即父庙。如果要祭,就在父庙祭祀。祖父以上的祖先叫做鬼。普通的士和庶人没有资格立庙,他们的父祖就叫做鬼。
祭祀时,不但要求自己尽心尽力,还要求助于外,这关系到婚礼,所以,国君在娶夫人之前的求婚词,是这样说的:“听说您有位贤淑的女儿,希望能嫁给我,和我一道治理国家,祭祀宗庙社稷。”这就是求助的目的。
祭祀的时候,必须夫妇共同参加,以便里外所有的事情都有人负责。事情都有人负责了,祭品必然就齐备。水中产的、陆地产的醢菜、肉酱有了,这算是祭祀用的小吃类食物齐备了。牛羊猪三牲齐全,黍稷稻粱分装八碗,这算是美味齐备了。还有各种不同的昆虫、各种不同的瓜果,算是世上之物都有了。总而言之,只要是天下生的,地上长的,只要是可以用来敬献的,没有一样缺少,这表示祭品丰盛。从客观上来说,就是要求祭品特别丰盛,从主观上来说,就是要求态度极其虔诚,这才算祭祀时至意深心。
打击盗版,支持正版,请到逐浪网 www.zhulang.com 阅读最新内容。打击盗版,支持正版,请到逐浪网 www.zhulang.com 阅读最新内容。 当前用户ID : , 当前用户名 :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