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汉文时代第三十一章 其德乃普

  • 背景色
  • 字号
    默认 特大
  • 宽度
    640宽度 800宽度 默认宽度 1028宽度 1440宽度
  • 滚动
    双击开始/暂停滚屏
  • 帮助
  • 背景色 宽度 字号 滚动

第三十一章 其德乃普

小说:回到汉文时代 作者:商岚地 更新时间:2022-02-04 10:07 字数:3624

  我现在是一个饱学之人,也是一个刚健的人 ,我以我的刚健之德影响着周围的人;环首四周,都是一些阴柔之人,包括孩子、百姓、官员、乃至天子,都需要我关怀他们,教育他们。

  秦汉时期的教育是这样的。秦王朝是我国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一系列措施,顺应了当时的社会发展潮流。政治上集权,在思想上就不再让百家争鸣了。代表地主阶级 的统治者要求政治统一,从而达到统一学术、统一思想,由此也影响到了教育制度。

  秦朝在文化教育方面的改革,比如统一文字,有一定的好处。这在教学方面起到了规范的作用。秦还设“三老”以掌教化,“三老”是一种乡官,是中央集权统治机构的基层组织中的官职之一。“三老”直接根据统治阶级的意图对一般人民进行法制教育、耕战教育、和尊卑贵贱的思想教化。为了加强封建统治,秦王朝还实行“禁私学以吏为师”的政策。这实际上是取消了学校教育的制度,以吏为师,以法代教。这又回到了私学产生之前的状态,是教育事业的倒退。而且从秦朝开始出现了文字狱。这些都是秦王朝在教育方面留下的失败的教训。

  汉承秦制,但在教育上则转而采用儒家的主张,重新肯定教育在育才和化民两方面的作用,把教育看作是巩固大一统的重要工具。

  尊崇儒学,实际上推动了汉代学校教育的发展,而且确立了汉代选拔官吏的标准。实行这一政策的结果,无论是对养士还是选士都有极大的影响。也即养士皆学儒经,取士皆选儒生。这也是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影响巨大的地方。儒学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制度上,而不是思想上,儒学的重大影响就在此处。

  汉代的官学和私学都得到空前的发展。官学在学制上分为五级:中央有太学,地方按行政系统分为学、校、庠、序四级。太学属于大学性质,教授儒家六经。学、校属于中学,专学一经。庠、序属于小学性质的学校。学校庠序之间没有连属关系,等级不是很明显。

  汉时的私学发展也很昌盛。许多儒学大师不能从政或在官学里任职的,大都从事私人讲学。汉代私学的学生求学,分著录弟子和及门弟子两种:著录弟子,就是在名儒门下著其名,不必亲来受业,这便是后来的“拜门”的开始。及门弟子,是直接从师受教的。私学就其程度而言,有小学阶段和专经阶段的区分。相当于小学程度的称为“书馆”、“学馆”、“书舍”等,主要是识字的蒙学教学和学习《论语》《孝经》为主的道德立志教育。相当于大学程度的专经阶段,是由大师自立“经馆”、“精舍”开门授徒,专习一经或数经。

  汉代是教育的大发展时期,从中央到地方建立了较完备的教育体系。汉代的官学分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两大类。中央官学主要是太学。私学在汉朝有很大的发展。其程度有的相当于太学;有的相当于地方官学。但较普遍的还是蒙学。

  汉代以儒家思想为教育的主流。汉代的学校教育,实际上就是经学教育。统治阶级为了扩大儒术的影响,大力兴办学经的学校,选拔经学教师,出版经学书籍,增加学生名额。随着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推动了我国封建教育制度的形成,为封建制学校体系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汉代还倡导社会教育。向人民灌输封建伦理道德思想,以使人民服从封建统治者的统治。

  经学是汉代兴起的学问,汉朝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是:

  经学作为阴阳五行化的儒学,其主要变化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借助于阴阳五行学说的理论框架,构筑了经学“天人”之学的规模。汉代经学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它的“天人”的理论体系。将“阴阳说”和“五行说”融为一体,以“阴阳消息”论宇宙的变化原因,以“五德终始”为宇宙的变化模式,旨在论证“天象”与“人事”间的互动关系,建立囊括天人、无所不包的宏大体系。以阴阳五行为其理论体系的框架,将儒家传统的政治伦理主张填充其中,如以阴阳比况三纲,以五行比况五常,完成了汉代经学的理论奠基和改造。

  其次,利用阴阳五行学说的推论模式,建立了经学的方法论,具有经验论和和感应论的特征。

  再次,齐学的部分内容进入儒学,经学的内容杂糅化了,阴阳五行说既具有杂糅化的特征,综合“阴阳”说和“五行”说,兼及“仁义节俭君臣上下六亲之施”等。阴阳五行说这种杂糅化是齐文化开放性和兼容性的反映。如以“阴阳”喻“刑德”,法家思想进入经学在其中占得一席之地,又讲“强干弱枝”、“赏善诛恶”,“责名考质,以参其实”,表现出“霸王道杂之”的特征。经学还吸收了道家黄老学说的思想。

  我以自己的德行影响着周围的人们,耐心的为他们释疑解惑,这让社会秩序安定,人们常乐,也一定程度地起到了国泰民安的作用。对有一些不尊重教师的人,我先还为他解释难题,但他老是亵渎知识、亵渎老师,再向我请教,我就不搭理他。这样可以让他反躬自问,起到了发蒙养正的作用。

  我被河南太守吴公招致门下,见到我的教育作用,他很欣赏我,受到他的器重。我一心一意地用我的知识和才能辅佐他,河南郡在他的治理下,成绩卓著,社会安定,时评天下第一。

  自十六、七岁以来,我已达到谈婚论嫁的年纪。婚嫁是任何时代男女都必须做的一件事情。男大当婚,女大当嫁。首先,这是人们的生理需要;其次,是人类繁衍的需要;再就是国家的需要:国家需要很多的人口来维持社会稳定。

  《诗经》第一章就讲述了男女恋爱: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这首诗真是千古绝唱,写了男女之情,写了人之常情,其中的意境优美,文字简约而富有表现力。我小时候就喜欢朗诵这首诗,也喜欢给人们讲解这首诗,这首诗对社会风气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那么秦汉时的男女是如何谈恋爱的呢?

  爱情从很早以前就是一个很好的话题,尤其是在我们国家的历史上,就流传了很多让人感动的爱情故事。首先,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后恋爱最常见。在封建社会中,男女之间的社会地位是大不一样的。古代的男女婚配讲究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大部分的男女在婚前都没有看见过对方,婚姻大事都是依靠着父母和媒人去做主。可是婚姻毕竟是一辈子的事情,父母虽然是为了自己的子女好,但是男女双方之间的感情是不能全靠父母做主的,只能够去看这两个人是否合适。

  而且,社会上也讲究一个“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根木头抱着走”,并且儒家理学对女子也要求“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在家时“有父从父,无父从兄”,反正不管是在什么时候,女子都不可能真正地为自己做主,从而可以看出封建社会女子的社会地位是真的很低,完全要靠男子来为她们做主。

  因为女子的社会地位低,可以想象大多数女人的婚姻,是很少“幸福”的。想得到一个如意郎君,更是难上加难。可是女子大多数都是感性的,女子除了极个别的有婚前恋爱行为的,大多数的人都是先结婚后恋爱,然后在结婚以后再去慢慢地培养感情,并且一旦结婚生子以后,女子的全部身心都会交托给自己的丈夫或者两人的家庭。如果两人恰好三观相合,又有感情的话,浑厚自然就会产生爱情。所以当时的爱情,大多为婚后恋爱的“夫唱妇随”型,这一习惯一直传承下来。

  其次幸福是靠自己去追求的,女子也会反抗。因为婚后真正能够产生感情的其实也并不太多,这类人她们不甘心一辈子就这么消耗下去,然后让自己的女儿踏入跟自己一样的深渊,所以她们就会冲破重重的压力,主动地去追求自己的幸福,幸运的可以收获真正的爱情,但是大多数还是会产生一种悲剧。

  再次,谈恋爱,在这个时代,很高雅。现在是男权社会,所以爱情都是倾向于男人的,而且女人有都是很矜持的,讲究一个“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所以爱情都是男人追女人。大部分人的爱情都是比较高雅的。

  生在这个社会上,我也不能免俗。几年前,父母就为我找了一门亲事。对方是洛阳一家官宦人家,女家只有父母、祖父祖母以及兄妹两人,看得出她在家里是养尊处优的;由于我在洛阳的名声,她也应该知道我的能力状况。她应该对这门婚事没有异议,当然我也没异议,都是洛阳人,还是有共同语言的。

  经过了相亲、定亲和迎亲,也就是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新娘终于来到了我家。我们结婚了!婚后,我们真是相敬如宾,也在享受着男婚女爱,从小长到这个时候,人们都知男女有别,不好过分对异性亲密,直到结婚了,才能光明正大地相爱。我们的婚姻真是带来了吉祥,对我的学业也有了很大的促进。郎才女貌,多么幸福的家庭;如胶似漆,多么恩爱的夫妻。

  就在我们的恩爱中,儿子诞生了。这是我们爱情的结晶。小家伙很特别,生下来就很凝重,好像就是家庭的支柱,能够在社会中支撑这个家一样。我感到很高兴,决定用我的全部才能来教育他,帮扶他。

  我想到了我的后代,我要做好家教,并一代代传承下去。我的家教要对后裔产生这样的影响:

  一,严而有序的幼年家教。这是家教的关键,所谓五岁看老。

  二,规而不拘的成人家教。我在《保傅》中留下了这样的话:“夫开于道术,知义之指,则教之功也。”即:“必须明白道德情操和通晓义理的道术,都是教育的结果和功劳。”

  三,尊师重教的家风代代相传。

  四,诚信务实的贾氏族风催生出人才济济。

打击盗版,支持正版,请到逐浪网 www.zhulang.com 阅读最新内容。打击盗版,支持正版,请到逐浪网 www.zhulang.com 阅读最新内容。 当前用户ID : , 当前用户名 : 微信关注:zhulang66

推荐在手机上阅读本书
(←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热门推荐

换一换   

loading

loading

回到汉文时代

最新 全部 0

我要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