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帝即位,他是一位有道的皇帝,年轻有为,虽然相信道家的清静无为思想,但这只是想让老百姓休养生息;在政治上,他还是有一番作为的。十二月,文帝立赵幽王子遂为赵王,徙琅邪王泽为燕王,吕氏所夺齐、楚领地皆归还。完全废除收奴连坐律令。
很快到了正月。主管大臣进言:“及早确立太子,是为了尊奉宗庙。” 文帝下诏说:“我的德行浅薄,上帝神明还没有欣然接受我的祭祀,天下的民众也还没有感到满意。如今我既不能广求贤圣有德的人把天下禅让给他,还说要我预先确立太子,这就加重了我的失德。叫我怎么向天下人交代呢?应放一放。”朝廷大臣说:“预先确立太子,正是为了尊奉宗庙和国家,也正是为了不忘记天下啊。”文帝说:“楚王是我的叔父,年纪大;所见到的天下事理很多,又明了治国大体。吴王是我兄长,淮南王是我的弟弟,用他的才德辅佐我。难道这些不算是预先解决继承人的措施么!诸侯王、宗室、兄弟和有功的大臣,很多都是贤良和有德义的人,如果能推举德高望重的人来继承我未得完成的事业,那就是国家的幸运,天下的福气了。现在不去选择推荐那些人,却说一定要确立太子,人们就会认为我是忘掉了那些有才有德的人,而一心想着儿子,说我不是为天下人着想的。我觉得这样做很不可取。”朝廷大臣一再请求说:“前代殷、周建国,长治久安都有一千多年,古代统治天下的王朝没有比它们更长久了,就因为殷、周采用了早立太子的办法。确立的继承人必须是自己的儿子,这是由来已久的事。高帝亲自统帅文臣武将,第一个平定天下,分封诸侯,成为我朝的太祖。诸侯王和列侯头一个受封的,也都成为各自封国的始祖。子孙继承,代代不绝,这是天下的大义,所以高帝才建立这个继承制度以安定国内人心。现在如果放下当立的人不立,而从诸侯、宗室中另加选择,那就不符合高祖的本意了。改立别人的做法是不合适的。陛下的儿子启最长,纯厚仁慈,请立他为太子。”文帝这才应允。于是赐给全国民众中当继承父业的后代每人一级爵位。封将军薄昭为轵侯。
三月,有关主管大臣又请求文帝立皇后。薄太后说:“立太子的母亲窦氏为皇后。”
文帝下诏说:“正值春和时节,草木群生之物都有各自的乐趣,而百姓鳏寡孤独穷困之人有的濒临死亡,而没有人看望。作为民的父母将会怎么办。应议一议怎样赈救,借贷。”又说:“老人非帛不暖,非肉不饱。今年年初,不断派人省视问候长老,又没有布帛酒肉赏赐,又怎样帮助天下子孙孝养其亲?今闻官仓当给粥时,有的拿出陈米,那里算是养老的意思呀!要写成条例。”朝廷大臣请令县、道,年八十以上,赐米人月一石,肉二十斤,酒五斗。九十以上,又赐帛一人二匹,絮三斤。赐物及粥米,县令阅视,丞及尉送至,不满九十,啬夫、令使送至。二千石遣都邮巡察,不遵诏令实行,责罚。已判刑的罪人,有罪未判决的人不在此令之内。
此月,楚元王交去世。
四月,齐、楚地震,二十九山同日崩,大水从地下涌出。
六月,让郡、国向朝廷献礼。对天下普施恩德,安抚各国诸侯和四方部族,使各方关系都很融洽。于是文帝论功赏赐跟随他从代国来京的功臣。文帝说:“当朝廷大臣诛灭了诸吕来迎接我入朝的时候,我疑虑,代国的官吏们也都劝阻我,唯有中尉宋昌劝我进京,我才得以继承祖业。前已任命宋昌为卫将军,应当封他壮武侯。随我一道来京的其余六人,都任命为九卿。”文帝又说:“跟随高帝进入蜀郡和汉中的六十八位列侯,都各加封食邑三百户;以前的官员二千石以上跟随高帝的颍川郡守尊等十人,各赐给食邑六百户,淮阳郡守申屠嘉等十人,各赐给食邑五百户,卫尉定等十人,各赐给食邑四百户。封淮南王的舅父赵兼为周阳侯,齐王的舅父驷钧为清郭侯。”这年秋天,封原常山国丞相蔡兼为樊侯。
刘启是汉文帝中子,刘启出生时,父亲刘恒为代王,母亲窦氏为妾室。父亲刘恒被拥立为皇帝时,嫡母代王王后早已逝世,而她所生的四子也在此时病死,刘启成为父亲刘恒事实上的长子。所以这年正月,刘启以刘恒长子的身份被立为太子,其后,母亲窦姬亦被立为皇后。
孝文窦皇后,是刘启的母亲,吕太后主政时,窦后以良家子的身份被选入宫。吕太后放宫人出宫时,赐给诸王每人五个宫女,窦后在分配之中。因她原籍在清河郡,希望到赵国,靠近老家,就请求主管分配的宦官说:“一定把我登记在去赵国的一帮人中。”宦官忘记此事,误把她登记在去代国的一帮中。登记后报告吕后,命令照行。在走的时候,窦后痛哭流涕,抱怨宦官,不愿去代。强令她走,才肯去。到了代国,代王只有宠爱她,生一女儿名嫖。孝惠帝七年,生刘启。
窦后为皇后,女儿嫖为馆陶长公主。第二年,文帝封小儿子武为代王,后来改封梁王,就是梁孝王。
窦皇后的父母早已死了,葬在观津。于是薄太后下令有关部门追封窦后的父亲为安成侯,母为安成夫人,命清河郡为安成侯陵园置二百家供役使,园邑长、丞奉守寝庙,和灵文园的制度相同。
在我的辅佐下,河南太守将河南郡治理的井井有条。文帝即位后,听闻河南郡治理超群,于是就擢升河南郡守为廷尉。吴公不忘旧交,因势举荐了我。汉文帝征召我,委以博士之职。那时我二十一岁,在所有博士中年纪最轻。
博士,在秦汉是官职名称。秦汉时期,博士官非常活跃,对当时社会政治发生过深刻影响。博士官的设置:“博士”一词,最早见于战国初期。顾名思义,是指博学通达者,所以又称“通士”和“达士”,当时仅是对学者的一种泛称,尚未置官。到了战国后期,齐、魏、秦等国先后设置了博士官,“博士”从此变成了官职名称,那时设置的博士官,从学派上看,有阴阳家、道家、法家、儒家和杂家,是一个百家并立的局面;从官职性质上看,是议政官或顾问官。这两个方面,构成了战国博士官的特点。
秦始皇完成统一之后,需要制定适合统一的局面、维护皇权尊严的礼仪,他大量征召儒生充任博士。秦朝设置的博士官共有七十人,从学派上看,有名家、神仙家和占居半数以上的儒家,是一个百家并立以儒家为主的局面;从官职性质上看,是议政官和礼官。这两个方面,构成了秦朝博士官的特点。
汉承秦制,也设置了博士官。不过,高帝、孝惠、高后时多武力功臣,尚无暇顾及文职,所以这一时期,博士寥寥无几。文帝即位以后,始放手增设博士官,数目又达到七十余人。我是他最早任命的博士官之一。这些博士官,仍然是儒家为主,杂以其他学派,并且增设了专经博士。专经博士所专之经有《诗》、《书》、《公羊春秋》等。
博士官的执掌:博士官自先秦设置以来,其执掌是不断变化的,大体是由少增多。汉时博士官已经具备了议政、制礼、藏书、教授、试策、出使等六项职能。
议政(包括备顾问):始于战国,是博士官 的原始执掌和主要执掌。到汉代,博士议政职能得到充分发挥。议政内容包括内外政策、刑法、教育、处罚大臣、废立诸侯王以至皇帝等国家大事。这反映汉代博士政治地位的重要。可以说汉代的博士是政治决策的理论家。
制礼:始于秦朝。内容主要是议帝号、议封禅、制朝仪,主要由儒家博士负责。汉代承袭这一执掌,博士在各个时期都负有制定、修改礼仪的职责。礼仪即国仪,宗庙礼仪更为重要,所以重大礼仪和宗庙问题,都要由博士与大臣在朝会时共同讨论决定。
藏书:也始于秦朝。尽管秦始皇焚烧百家书,博士所掌之书却受到了焚书令的保护。到汉代,博士执掌增多,而藏书掌典,对各项执掌都有必要,所以汉代博士继续分藏国家部分图书。
汉代博士的任职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察举推荐,二是他职迁任。汉代博士秩卑职尊,升迁要比其他官员顺利。博士是朝官中的低级官员,相当于县令,却享有经学权威的崇高威望,上朝可戴卿大夫级的冠冕,别人要尊称“先生”。汉代博士一般任职时间不久,不管通否政事,均可升迁,又往往是超迁。从博士官的设置、职掌和选用三方面看可以说秦汉设置的博士官在当时社会政治中是起有很大作用的。这与时代的要求有一定关系。
出任博士期间,皇帝有了一些疑问就会出题让我们博士们为他解答。每逢讨论皇帝的题目时,我不同于其他博士,每每有精辟见解,应答如流获得同侪一致赞许。
有一回,文帝问大家:“圣人与大人有什么不同?”大家纷纷皱起眉头。文帝见状,指名要我解答。
我略一思索,就对文帝说:“圣人,是这样的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大人,他们与自然一体,与天地并生,与大道共存,却又远离浊世,逍遥自在。”
文帝点了点头,我继续说下去:“大人与圣人有着明显的区别,成就圣人的道路并不意味着一种功夫的同质进行。成就圣人必须从“知礼”的“思勉”“勉勉”功夫做起,久之熟后可以“成性”而圣,这其中关键就在于摆脱“礼”的“方体”,领会作为“无体之礼”的“天地之德”,从而由“持礼”之大人成就制礼之圣人。亦即“虚心”“心化”“知礼成性、变化气质”的“一天人”功夫中隐藏着“思勉”和“自然”的内在张力。”
文帝认真地听着,然后说了一句:“圣人是由大人做起的,难怪孔圣人的儒家理论流传那么广,那么久。”
从此,汉文帝非常赏识我,把我破格提拔,一年内升任为太中大夫。
太中大夫,官名,亦作“大中大夫”。秦、汉初位居诸大夫之首,秩比千石,无员额。侍从皇帝左右,掌顾问应对。参谋议政,奉诏出使,多以宠臣贵戚充任。
打击盗版,支持正版,请到逐浪网 www.zhulang.com 阅读最新内容。打击盗版,支持正版,请到逐浪网 www.zhulang.com 阅读最新内容。 当前用户ID : , 当前用户名 :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