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谪居长沙三年后,汉文帝想念我,征召我回京城。我到了,进入朝廷求见,汉文帝正在承受神灵的降福,坐在宣室里接见我。汉文帝因为对鬼神之事有所感触,就向我询问鬼神的原本。我详细讲述其中的道理。一直谈到 深夜,汉文帝听得入神不觉移坐到坐席的前端。讨论完了,汉文帝说:“我很久没看到贾生了,自以为超过他了,今天看来,还比不上他啊。”
汉文帝不问苍生问鬼神,有人理解为帝王不关心民生疾苦,荒于正事,昏庸无能。但如果说汉文帝不关心民生疾苦,显然有背事实。汉文帝是中国历史上一位被世人所称道的贤明君主,是汉朝治世开创者。汉文帝在位期间,是汉朝从国家初定走向繁荣昌盛的过渡时期,政治稳定,经济发展被誉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治世”。汉文帝以安民为本,躬身节俭,励精图治,减轻租赋,消减徭役,谦让宽容,形成了清明、繁荣的局面。
值得追问的是,作为一位有道明君,汉文帝为什么在国家存亡的重要时刻“不问苍生问鬼神”呢?
在中国历史上,每当社会已经发生或将要发生重大变故之时,一些当政者总是求助道神的力量,祈求指点和庇佑。这里有“天人感应”的道理。每当有社会乱象发生之时,上天就会通过灾害或怪异现象警示世人。
汉文帝的亲身经历也使他足以相信“鬼神”的存在。一天晚上,汉文帝梦见自己正在登天,但用了九牛二虎之力,虽然已十分接近南天门,但总是登不上去。突然,一个头戴黄帽的人在背后推他,终于使他登上了天界。他回过头来看那推他的人,发现那人的衣带在背后打了个结。汉文帝正想叫住他,却被鸡鸣声吵醒。第二天,文帝来到建在宫西苍池中的渐台,见到有个御船水手头戴黄帽,衣带在背后打了个结,正是他梦中遇见的人。召来一问,那人名叫邓通。文帝想,能把自己推上天的人,必定是个奇才,而且邓与登谐音,邓通即登通,有登天比通之意,认定了梦中助他登天的人便是邓通。因此文帝对邓通恩宠有加,以巨万赏赐给他,官封上大夫。
汉文帝时期,匈奴强,侵边。天下初定,制度疏阔。诸侯王僭拟,地过古制,汉文帝有感于汉王朝面临的危机,求贤若渴,召见作为逐臣的我。可以想见,“问鬼神”之中一定含有治国所需的丰富智慧,问的明白,才能促进苍生之福祉。因此,从此意义上说,汉文帝“问鬼神”与“问苍生”并行不悖,“问鬼神”就是“问苍生”。
汉文帝的“问鬼神”实质是一种虚心纳谏。古代帝王都讲究修德政,而帝王本人的品德即是德政之本。汉文帝在每次上朝途中,专门听取那些无资格上朝进谏的仕人的谏议。汉文帝之所以能够做到虚心纳谏,并且择善而行,这与汉文帝个人的品德、操守紧密相关。
孔子曾对弟子谈过鬼神:
宰我说:“我听到人们常说鬼神,就是不知其涵义。”孔子回答说:“神的气旺盛,鬼的魄旺盛。既祭鬼,又祭神,便达到了圣人以神道设教的完满境界。一切活着的东西都要死去,死后其体魄必然归于尘土,这就叫鬼。体魄腐烂于地下,化为泥土,其灵魂发扬于上,成为看得见的光明,闻得到的气味,感受到的凄酸,这是一切生物都具有的、可以意会而难以言传的精灵,也是神的存在的显示。圣人根据万物的这种精灵,给他们取了这个至高无上的名称,曰鬼曰神,来作为百姓遵守的法则。百姓都害怕鬼神,服从鬼神。圣人认为这样做还不够,于是又建造宫室,设立宗庙和祧庙,来区别鬼神的亲疏远近,教导人民不但要缅怀远祖,还要祭祀父母,不要忘记自己从哪里来。这一点很奏效,百姓之所以服从统治,就是由于这个原因。既然设立了鬼和神两个名称,就相应地有两种不同的祭祀。一是朝事之礼,即把牲血和肠间脂肪放在萧蒿上焚烧,升起的烟,即有芳香之气,还杂有萧蒿之气。这是用气味来报答气,是祭神。这种质朴尚古的祭祀,能够提醒人们追怀初始。一是进献熟食之礼,即献以黍稷,又献以牲的肝、肺、首,再加上澧酒和郁粤香酒,这是用熟食来报答魄,是祭鬼的。这种进献熟食之祭,能够起到教民相爱的作用。对上有报神之祭,对下有报鬼之祭,从礼数上来讲,两头都照顾到了。君子缅怀父母以至于远祖,不忘掉自己是从哪里来的,因此,对他们是奉献出自己所有的敬意和感情,在祭祀活动中,竭心尽力地报答自己的亲人,不敢有丝毫的保留。从前天子有藉田千亩,到了春耕的时候,要戴上系有红色帽带的礼帽,亲执犁把而耕。诸侯也有藉田百亩,到了春耕的时候,要戴上系有青色帽带的礼帽,亲执犁柄而耕。藉田所得的收入,用来祭祀天地、山川社稷和先祖。醢酪黍稷等祭品,就是来自藉田的收入。这是多么虔诚的祭祀啊。
古时候天子和诸侯都专门设有养兽之官,每年到了一定的时候,天子和诸侯都要在斋戒沐浴之后前往巡视,因为符合要求的祭牲一定要从中挑选,这是对祭祀极其虔敬的表现。在祭前三月,国君派人把牛牵来,亲自察看,挑选毛色纯一、体无损伤的牛加以占卜,如果得到吉兆,然后就把此牛静养起来。到了每月的初一、十五,国君还要穿上皮弁礼服,亲自察看被养起来的牛。在这件事情上,下这样大的力气,也是极其孝顺的表现。古时候天子和诸侯还都设有公家的桑园和养蚕的宫室,临着河边建造,以便漂洗蚕种。养蚕的宫室有一丈高,周围种上荆棘当墙,门反锁着。到了季春三月初一的早上,国君身穿皮弁服,通过占卜,选择后宫中符合吉兆的夫人和世妇,让她们到蚕室去养蚕。她们捧着蚕种到河里漂洗,到公家的桑园里采摘桑叶,让风吹干桑叶上的露水,然后用来喂蚕。等到春季已尽,世妇们养蚕的事情也告结束,于是捧着收获的蚕茧请国君过目,然后就献茧于夫人。夫人就说:“这是用来给国君做衣服的吧!”就身穿礼服接收下来,并且用少牢之礼慰劳献茧的世妇。古代献茧的礼节,大概都是这样吧?等到黄道吉日,夫人就开始缫丝。先由夫人把手伸入泡蚕茧的盆中三次,每次抽出一个丝头,然后就把蚕茧分给符合吉兆的夫人和世妇,让她们缫丝。此后,还要把丝分别染成红色、绿色、黑色、黄色,制成绘有种种图案的礼服,礼服制成以后,国君穿上礼服,祭祀先王公,真是虔诚到了极点。”
长沙王是汉文帝时代唯一的异姓诸侯王。汉高祖刘邦一共封了八个异姓王,均为战争需要收买人心之举。刘邦帝业一定,就和吕后用种种方法消灭异姓功臣。七个异姓王,皆因各种罪名被杀被废。唯独吴芮及其子孙世袭的长沙王善始善终,成为其后仅存的异姓王。
刘邦为什么要杀那些异姓王?原因还不是因为这些异姓王立下的功劳过大,分封得到的土地也不少。虽然现在是忠于刘邦的,但是时间久了,等刘邦去世之后,后人可不一定忠于刘邦和刘邦的后人,所以刘邦一定要为自己的后人扫清障碍。
刘邦分封天下,因为手下的这些大将的立下的功劳实在太大了,如果不多分一些土地给他们,显然不足以服众。但是到了后来,就是因为分的太多了,刘邦就担心他们势大,所以就想方设法的削弱他们的封地。
因为比较重视宗族,也有可能是因为同时削弱同姓王和异姓王,那不是逼天下造反吗?所以刘邦没有针对同姓王,只是针对异姓王。但是长沙王吴芮,他的王位还一直传了下去,足足传了五代。这是什么原因?
一,实力过弱。在这些异姓王之中,吴芮获得的封地有五个郡,分别是长沙郡、豫章郡、桂林郡、象郡、南海郡。但是因为他的实力过弱的原因,桂林郡、象郡、南海郡的控制权落到了南越王赵佗的手上,实际他能管辖的只有长沙和豫章两个郡。这两个地方地处偏远,人口稀少,在当时还是属于未开化的地区,那里的人们甚至还过着刀耕火种的生活。
二,低调行事。吴芮非常明白刘邦对他们这些异姓王的忧虑,所以成为长沙王后非常低调,没有因为自己成为了异姓王就得意忘形。秦朝末年百姓流离失所,很多散兵土匪到处抢劫百姓。吴芮就组织百姓抵抗,对百姓是爱护有加,在十八岁的时候手下人马就达到了一万七千多人,纪律严明,深受百姓爱戴。后被刘邦封为长沙王,在长沙、豫章等郡,积极发展生产,推行“芮”稻,让当地百姓有饭吃。
三,位置重要。因为长沙的地理位置,汉朝政权需要吴芮做壁垒防御南越。吴芮所处的长沙国,这些地方仍然教育不够。汉朝的朝廷只有名义上的管辖权。吴芮在这些地方做过很多事情,刘邦需要他来号召这些地方的人民。
四,让出领地。刘邦并未解除他对吴芮的疑心,屡屡试探吴芮。张良辞官隐居后,在吴芮家中小住。吴芮按张良计谋,保存实力,开始低调行事,把自己大部分领地让给刘邦子女,又将自己的部分精锐亲兵分到荆王刘贾(刘邦堂兄)帐下,并安排第五子吴元(姬妾所生子)带部分家眷回浮梁瑶里生活。
五,英年早逝。吴芮与同甘共苦多年的爱妻毛苹泛舟湘江,庆祝自己四十岁生日。吴芮望着远山,思念家乡瑶里。
面对明月,毛苹吟咏:“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吴芮听罢心潮澎湃,留言:我死后要回家乡瑶里五古尖仰天台,观看天门的朝日夕阳。同年,夫妻双双无疾而终,合葬长沙城西。其衣冠冢有许多。谥为“文王”。
吴芮死在刘邦前面,可能刘邦没来得及下毒手吧。而吴芮一死他的后代能力还不如他,刘邦才放心没有废除长沙国。
打击盗版,支持正版,请到逐浪网 www.zhulang.com 阅读最新内容。打击盗版,支持正版,请到逐浪网 www.zhulang.com 阅读最新内容。 当前用户ID : , 当前用户名 :
loading